农村中小学新课改语文教学探讨点滴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5866 浏览:189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需要,在目前新的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形势下,为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需要在教学中倡导复式教学。针对教学需要,我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改善备课策略,提高板书质量。采用化、消息结合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心理入手,引导学生与老师合作,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复式教学;备课;板书;课堂教学;学生合作;留意规律
【Abstract】Withtheneedtoadjustthelayoutofruralprimaryschools,thenewcurriculumreforminthecurrentsituation,inorder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theeffectiveintegrationofeducationalresourcesneedtodoubletheteachinginteachingadvocacy.Fortheteachingneeds,Ihedonesomeexploringandtry.Toimprovethelessonpreparationmethodstoimprovethequalityofwritingontheblackboard.Withdemocratization,staticanddynamiccombinationofclassroomteachingandpsychologystartingfromstudentstoguidestudentsandteacherstocooperatetoenhancestudentlearningmotivationandimprovestudentslearningability.
【Keywords】Multipleteaching;lessonpreparation;writingontheblackboard;classroomteaching;studentcooperation;attentiontothelaw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1-0098-02
随着农村生源减少,复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新的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形势下,复式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正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复式教学的课堂效益,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备课讲究“纵”“横”

复式教学一般要备四科的课,时间短,任务重,容量多。既要留意“纵”的一面,又要留意“横”的一面。所谓“纵”即各年级各学科本身的前后联系,承前启后,循序渐进。所谓“横”即留意各年级各学科的进度。既不赶进度,也不“拉慢车”;既照顾中高年级,也不忽视低年级;既重视语数,也不偏废其他学科。这样各年级的教材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处理好直接教学与自主作业的联系。要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的先后顺序公道,则教学过程紧凑。当然,直接教学先以那个年级开始,异科搭配如何掌握等不足没有固定的方式,应以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具体教学任务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我是这样进行的:低、高年级,则低年级先进行直接教学;语、数两科搭配,就先进行语文直接教学。新授课比温习课的时间要多,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交替轮换的次数也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备课中,要吃透教材,摸透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掌握三类学生的知识实际情况和书写速度,把同年级学生按优、中、差分成三个学习小组,根据各组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作业速度,分别设计作业,使各类学生能按时完成。对个别智商高的学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富有思索价值的习题,以保持他们的“留意”,进展他们的智力。

二、精心设计板书

复式课堂的板书,既是教师对“静”态年级的符号性质的辅助性语言(活动黑板上的作业题),也是教师对“动”态年级的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因而,必须讲究精确凝聚、简洁、实用。设计板书时,一忌笔走龙蛇,信手涂鸦;二忌分散、繁冗,单纯追求形式。设计板书要以各年级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以如何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出发。譬如,我教一、三年级复式课,一年级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的教学,板书设计可侧重在字词、拼音上;三年级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的教学,板书设计可侧重在每一步的算理过程上。

三、课堂讲究“动”“静”

课堂重在搞好“动”“静”搭配,科学地安排时间。这种直接教学的“动”和自动作业的“静”轮换交替安排,即消息搭配。一个复式班在一节课内的动与静互相衔接,紧密配合。在一堂课里,给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授课,必须克服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活动少得弊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直接教学和自主作业进行公道地搭配。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得实际,做到各有侧重。不能均匀使用时间。例如:
我教一、三年级复式,一年级刚入学,年龄小,自主能力差,则可多安排一点直接教学的时间;而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一些自主能力,则可多安排一点自主作业时间。一句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留意力。一年级学生贪玩、好动、留意力不持久,往往不能制约教学论文自己,有时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聚精会神地完成作业。因此,以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应重视培养他们的留意力。“静”与“动”如何搭配。复式教学的授课,必然有动有静。静与动如何安排,直接影响各年级的教学效果。静动都是相对而言的。两级复式,可采用静动或消息,或者是静消息动。亦可消息消息。但应公道安排好时间,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课堂氛围

复式班人数未几,但层次不一,教学组织繁杂,直接教学时间少。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一堂课在学科搭配上我们往往采用异科搭配的策略,意在利用学科间的互补特点。妥善安排好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直接教学就是教师对一个年级面对面的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新知识,指导学生温习巩固,检查、布置学生的课内外作业。自动作业是指老师在对一个年级直接教学时,对其它年级所布置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查字典、演习题、写作文、默读课文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正确分配教学时间。复式教学中每段消息时间分配要力求相对正确,以保证横向消息同步进行,实际中不大轻易做到,往往会出现“时间差”,时间差长了,静态年级的学生就要“闲坐”,解决的办法:一是用小助手﹙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来协调,二是设计弹性作业。

五、引导学生合作

复式教学在进行自动作业时,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成绩好的做得快,成绩差些的做得慢,这是老师在进行另一个年级的直接教学,无辅导时间,这样做完了的和不会做的都坐着。几个年级互相干扰,给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秩序的维持均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复式教学作业的设计必须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我把它分为这样三种:一是预习性作业,包括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划出生字词、自学生字、提出疑难不足等。这个层次的作业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提供预习策略以培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练习自学能力,让学生以习作的要求出发去预习新课。如在教学《谁住顶楼》这课时,就可以提出: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待会儿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并用铅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这样的不足启发学生带着不足去预习新课。二是温习巩固过渡性作业,包括巩固前一步直接教学所学的内容,再自学下一步直接教学的内容,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上启下的作用。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提出:同桌互说口算过程,说出要用第二个因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小组成员全员介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六、重视“留意”规律

复式教学中,自动作业时间长。这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展智能的一大“潜在上风”。要发挥这一“潜在上风”,“留意”集中是关键条件。然而,要学生在“静”的活动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留意力,专心致志的作业,老师就要根据儿童的“留意”规律,紧扣教材内容,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实际,精心设计自动作业,引起和保持学生的“留意”。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特点,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紧扣教材目标,创设情境,充分挖掘与利用可激起学生兴趣的各种因素,精心设计新奇有趣的习题。使学生在自动作业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而引起学生的“留意”。课堂上,学生的“留意”是不稳定,不持久的,我针对儿童这一心理特点,上课时要左右关照,“动”、“静”兼顾,既保证“静”的一方学生“留意”集中、专心致志地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又确保“动”的一方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随时处理“静”中可能偶然发生的不足,及时调整案例,更换作业,以免“留意”分散,保持学生作业时“留意”。
复式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单就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来说,为了追求单位时间内的高效率、高质量,在统筹全局、突出重点的原则下,选用最佳的教学线路和公道的“动、静”搭配是关键。这就应当探讨复式教学如何备课,如何编写复式教案,如何确定纵向分级思路与横向协调思路,并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如何处理好“动”与“静”的联系和交替的频率,使横向消息的教学环节有统一性,纵向消息教学步骤的承接有连贯性;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的容量、密度和节奏,把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自动作业)相互统一、多种教学形式并存和相互统一,使“动”“静”协调有序;如何计划教学时间并多层次地分配最佳的教学时间,怎样启发、精讲,怎样设计好自动作业,怎样培养和使用小助手,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和“师为生,教为学,动为静”的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复式教学的自身上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这些具体的不足和操纵策略都颇有学问和技艺教学论文,需要认真学习、探讨和探讨,以而有效地提高复式教学效益。
总之,复式教学的策略有很多,如何找出适合本班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策略,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尝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