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租,减息减租,减息,浅谈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政策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7998 浏览:239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是中日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的特殊情况,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晋察冀边区是领导的八路军最早在华北敌后创建的一块面积最大的抗日地,其范围最广时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在行政上划分为北岳、冀中、冀热辽三个区,下辖108个县,人口达2500万。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各工作均走在其他地前面,在解决农民土地理由上,以本地实际出发,较早了“二五减租,一分减息”的减租减息政策。

一、抗战前晋察冀农村的租息情况

抗战前晋察冀边区的土地联系极不,封建地租与剥削十分残酷,束缚了边区生产力的进展,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和生活的改善。对北岳区28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当时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7.45%的贫农、雇农,每户平均只占有二亩半到七亩半左右的土地;占7.26%的富农,每户平均土地56亩;而只占人口总数2.3%的地主占有的土地平均每户在九十七亩。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占有大牲畜。土地在地主、富农手中,使广大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富农的土地,忍受着残酷的封建地租剥削。当时边区的地租货币地租(钱租)、实物地租(粮租)和劳役地租(力役地租)等。实物地租比较;货币地租流行在平汉线附近及大清河沿岸,货币地租“上打租”(未种地前先交租),种一年讲一年,不断长租子;劳役地租流行在晋东北及雁北,当地叫“打伙计”,比如佃户给地主无偿的耕种一土地,抽零工“帮忙”及服杂役等,剥削马克思所的是“超强经济的强制”。无论哪种地租形式,租额都高,一般占收获量的50%~70%。除正租外,还有各样的额外榨取,如“背租”(一斗租子加一升豆或一捆草)、“杂租”(地主额外要的菜、水果、草料)、“小租”(鸡、鸡蛋等);另外还有着超经济剥削,如:小斗出租、大斗收租,交租时地主对佃户的勒索,佃户代地主负担差役、赋税、无偿劳动等。在沉重的封建地租剥削下,农民劳动的收获物,大被地主占有。晋察冀的广大贫苦农民在地主的压榨下,维持最低生活,要以地主那里借,以而使地主和佃农在租佃联系上又套上了借贷联系的枷锁。
是另剥削农民的吸血鬼。一般农民向地主、土豪、商贩及富农借贷,年利率一般在一分七到三五分,利大利小要看“人值不值”(有无房产)。贫农借钱,利息大,利息是交粮食,“借一斗还斗三,或借一斗还斗五”。在年关或急用时常以月利四分到五分借钱,土地作抵押,一般借期都很短,到期还还不上钱土地即为债主,农民而失去土地。,还谓“现扣利”(借钱出门,不管半天一天都得算月)、“臭虫利”、“利滚利”等,使广大农民越借越多,以致债台高筑,怎么也还不清。
繁重的地租和,再加上苛捐杂税,构成了农村封建剥削的天罗地网,使晋察冀农民生活在饥饿贫困线上,有的家破人亡、骨肉,有的离乡背井、出外逃荒,使土地向地主和者,土地联系演变得更不。

二、政策的执行

日本帝国主义对的军事、政治侵略的不断深入,对晋察冀地区的经济掠夺也在加深,农村经济向殖民地化的道路下滑,广大农民在忍受着封建剥削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双重痛苦。革命的中心理由是农民理由,不解决农民的土地理由,抗日也发动和坚持。“‘抗日的,生活的,实际上农民所给’,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积极的参加与支持,任何抗日地的创造与坚持能的。失掉农民的战争,必定论文无民抗战和失败的抗战”。农民理由的中心是土地理由。实行土地革命,“耕者有其田”,是领导的整个新主义革命的内容。,在抗战时期,实行广泛而巩固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了最大限度地团结各阶层抗日,又使其群众的生活初步改善,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党的指示精神采取了逐步限制和削弱封建剥削的政策。于1937年冬了“二五减租”、“一分利息”,坚持交租交息,实行负担(后来进展为统一累进税)的政策。其进展大致了四个阶段。
阶段:试行阶段(1937年10月~1939年底)。
1937年10月,八路军在以晋东北的五台山为中心,创造晋察冀抗日地的斗争中,《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有关规定,“二五减租”、“一分减息”及“负担”等口号。但旧有的基层政权还未彻底改造为抗日政权,减租减息还是带有战地动员性质的口号,,的面并不广。即使在执行地区标准也不一致:有的是“二五减租”,有的是“地四佃六”,还有的是“地三佃七”。为统一政策,1938年2月9日刚成立的边区最高政权机关——行政委员会(简称边委会)公布了《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简称《单行条例》)。规定“地主之土地收入,不论租佃伴种,一律照原租额减少25%”;“钱主之利息收入,不论新债旧欠,年利率一律不准超过一分(即10%)”;地租外的额外附加和“一律禁止”;“严禁庄头剥削”;它还规定“地主未得租户、佃户、伴种户之同意,不准将租地转佃转伴种他人”。在土地权和使用权,汉奸的土地由政府没收,“抗日军人家属贫苦者有使用的优先权”;逃跑地主的土地由地方政府分发给无地少地农民耕作,不纳地租,“但土地权仍属原地方”;公私荒地荒山“准许人民无租垦种”,权“属承垦之农民”。在土地税,规定取消旧有的税制及苛捐杂税,实行新的负担的税。以此,减租减息的群众斗争在晋东北、冀西、察南和冀中广大地区相继开展。,缺乏深入的宣传和动员,减租减息条例的执行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不少地主对减租减息持抗拒态度,阳奉阴违,明减暗不减。,农民对减租减息也缺乏理解,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有的偷偷把已经减去的租粮如数还给地主。这减租减息的开展,以《单行条例》为代表的一套政策,完全适应实践的,修订。
阶段:贯彻阶段(1940年初~1941年底)。
1940年2月,边委会公布了《修正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简称《修正条例》),该条例共6条18款和8项附则。《修正条例》明确规定:“地租不得超过耕地正产物收获总额的37.5%,二五减租后地租仍超过37.5%者,应减为37.5%,不及37.5%者,依其约定。”除了重申“二五减租”、“一分减息”和取消额外附加及三个原则外,对佃耕地副产物、预收佃租契约等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和若干补充。《修正条例》的颁布,大大调动了边区广大农民减租减息斗争的热情和积极性,各地减租减息斗争走向高涨,过去那种“明减暗不减”的现象已经不复有着。恰时,国民党反共摩擦不断升级,地建设还不成熟,在减租减息中发生了“左”的偏向,“一农民开始不交租不还债了,有的把赎地换约运动变成无偿收地运动了,变成废除债务运动了”。这些是个别的,却是危险的,预防和纠正,,将危害到抗日地的存活进展与持久的坚持。
为克服运动中出现的“左”的偏向,1940年8月,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共20条,故称“双十纲领”),纲领明确了保障抗日人民的财产权和缔结与解除契约的自由,规定地主债主须减租减息,佃户债户须依约交租还债。“双十纲领”的精神,边区政府1941年3月又次修正公布了《减租减息单行条例》(简称次《修正条例》),公布《施政细则》。明令“保障土地权,保障土地使用权”,切实“减租减息,交租交息”。这些政策法令都弥补了《修正条例》的,恰当地调节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利益和联系,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了地主拥护,使减租减息运动继续进展下去。

1

阶段:深入贯彻阶段(1942年1月~1943年10月)。
1942年1月28日,《关于抗日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三个附件)。《决定》明确了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三条原则:①承认农民(雇农在内)是抗日与生产的力量。故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以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②承认地主的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开明绅士,并且是赞成革新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消灭封建剥削,所以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③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现实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而资产阶级是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是现实比较进步的社会成分与政治力量,故党的政策削弱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削弱富农阶级与富农生产,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以联合资产阶级,奖励富农生产以联合富农。2月6日又发出了《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要求各地在实行“联合地主抗日”的战略方针时,采取“先打后拉,一打一拉,打中有拉,拉中有打”的对策方针。《决定》明确规定了对待农民、地主、富农的政策和对策。
,边区减租减息兼顾了农民与地主的利益,但仍是一场的阶级斗争,地主阶级出于其阶级本性,除少数开明绅士外,仍千方百计阻挠、破坏减租减息,使运动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造成运动曲折的外因是这一阶段敌人不断对边区发动“扫荡”,边区发生了灾荒,处在最艰难的岁月;边委会为适应形势,幅度地调整了政策。
阶段:为老区查减退租,新区开始减租阶段(1943年10月~1945年8月)。
1943年10月1日,下达《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简称《十一指示》),要求各地纠正过去包办代替、恩赐减租的错误做法,放手发动群众,秋收时节对减租政策的实行情况一次认真的检查。指示,晋察冀分局于10月18日发出《关于彻底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指示》,要求各地在实行减租和彻底减租时,领导干部要亲手检查乡村,并创造出新的经验。10月28日,晋察冀边区政府作出《关于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干部“深入探讨与熟悉租佃债息条例及有关土地政策的法令”;“紧紧掌握保障地权佃权、照顾双方、团结抗战,增加生产的精神,浅析不同地区、不同、不同地主(有大小中贫富开明顽固等)与佃户(有贫富进步与等),作不同的处理,克服粗枝大叶,一般地、形势地看理由与官僚主义作风”;强调反对执行减租政策的右倾,防止农民报复造成地主恐慌不安等过“左”现象发生,使减租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军事形势的不断好转,边区的双减运动了阶段——老区查减退租、新区开始减租阶段。

三、减租减息运动的历史作用

晋察冀边区的减租减息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土地革新运动,它缓和了农村尖锐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全民抗战,收到了的社会效果。
(一)减租减息运动的成功,地削弱了封建剥削,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租息负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向上进展,使农民的生活的改善。
边区绝大地区实行了“二五减租”、“一份减息”,排除了封建的超额地租和剥削,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租息负担。以1939年起到1940年6月,仅晋察冀区两个专区的减租额即达614.5万吨,四个专区的减息额达32.6万多元。,地主为了减少负担而当地卖地,使农民一土地,极大地提高了的生活积极性,生活也了显著改善。如,晋察冀边区孟平县杨家庄的一位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后,租子以七担二斗减为二担八斗,他买了三亩旱地,开荒37亩,1944年打了21担粮食、6斤山药、65斤麻,一年收成除缴租外还能吃一年半,他本人也成了劳动模范、抗日英雄。
(二)减租减息运动的成功,上转变了极不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使土地占有联系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农村土地联系上,新政策实行,土地权变动出现了新的走势。在土地买卖中,原来的土地买主地主、富农现在反成了卖主,中农及贫苦农民则由卖主成了买主。边区巩固区内24个村庄的调查,在卖出土地的总数中,地主占36.11%,旧式富农占29.36%;在买入土地,中农及贫苦农民占总数的93%,中农占55.6%,而地主、富农只占1.62%与5.3%,加在一起不及7%。贫苦农民和中农虽也有出卖土地的,但数是以旱地换水田,远地、坏地换近地、好地,或是因其他特殊情况而出卖土地。如,灵寿县二区九岭村全村地主原共有出租土地4顷多,几年,出卖了三顷多,占总数的75%,有农民买地16亩,地主完全自耕农。
土地联系的变化了农村阶级结构的变化。地主富农的户数减少了,中农成分急剧增加,贫雇农大为减少。巩固区内45村调查情况:1937到1942年,农村各阶级户数比率的变化是:地主由2.42%下降为1.91%;旧式富农由5.91%降为5.80%;贫农、雇农则由47.53%减到40.95%;唯有中农由35.42%上升为44.31%。1946年5月以前,晋察冀解放区地主占有的土地,一般已减少一半,富农占有的土地减少了四分。农民经济地位的显著上升,为各的提高创造了的条件。
(三)减租减息运动的成功,大大提高了边区广大人民的抗战热忱与生产积极性,为边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的贡献。
农民占边区人口的90%,无疑是抗日战争的主力军。边区抗日部队迅速扩大,是成千上万农民踊跃参军的结果。各地农民还参加战斗。减租减息运动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使地有了坚实的群众。翻身得解放的群众纷纷组织,行动,参加农救会,加入地方自卫队,使抗战保家园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参军参战的情况看,1939年阜平县和平山县月参军达到几百人,作战勇敢,多次上级表彰。据边区农会的统计,仅1940年春季反“扫荡”中,当时17个县参战的农会会员有数万人,配合作战32次,扰袭敌人284次,破坏敌人交通4000里。以1938年至1942年的五年中,北岳区民兵参战达10649次,俘敌368人,锄奸1658人;冀中区民兵参战达143万人次,毙伤俘敌伪军6000余人。配合主力向各线出击破坏交通线,并完成了战时给养和战利品的运输,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广大农民被组织,积极投身边区的经济建设,使边区的经济迅速进展。据1944年1月24日边区经济工作会议,1943年三四专区所的秋收种麦数量远超过上年,五台消灭熟荒三千亩,并消灭了无人区。即使在游击区这的成绩也很显著,如1943年,在开渠修滩、变旱田为水田,单平山一县,即开渠65道,可浇地九千亩,修滩达4507亩。,边区群众还热烈的参加了运输、运销和纺织等工作,并有较多的获利。减租减息政策“说是边区农村经济进展的原动力”。在生产进展的上,人民群众的生活了改善。

(四)减租减息运动的成功,使边区群众在政治上逐步占显著的优势,更加拥护的领导。

减租减息运动促使边区民众参加建设的积极性、性大为提高,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治上得以落实,边区的政治建设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如:1938年1月,边区各界代表大会选出边区行政委员会,1939年春村选,改造村政。但减租减息运动刚刚开展,广大群众遭受的封建剥削减轻,,“群众把政权看成与有切身联系,所以收到的成果不很大”。但在1940年7月的选举中,北岳区十九个县平均80%的民众参加了选举,最高的达99%。冀中7个县各阶层民众参选的情形和选举结果是:雇农、贫农、中农参加村选者当选为村各委员会主任者占总数87.9%,当选为村主任者占90.9%。参加县级选举者占其总数的72.6%,当选为县议员的占总数的82.1%。地主和富农参加新政权的人也不少,参加选举者占公民总数的72.4%(县)、87.2(村),中当选为各村委员会主任的占总数的6.8%,当选为村主席的占总数的7.6%,当选为县议员的占其总数的17.7%。这对地的进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减租减息运动的成功,使边区广大农民更加拥护的领导。在减租减息运动中,边区流行着不少农民创作的、拥护的领导、在共产领导下能走向美好未来的歌谣。一首为:“,太阳升,劳动人民大翻身,古稀闻。,为人民,减租赎地翻了身,倒比父母对咱还关心;拥护,拥护八路军,吃水不忘掏井人。开农会,齐讨论,的事情问,咱们农民团结紧,天下农民一家人。”

(五)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各地培养出一批积极分子和优秀干部。

减租减息运动“在斗争中锻炼着的干部,改造着干部更密切与群众运动的联系。”在“发动广大群众中,培养与组织积极分子,认真地培养农民领袖,防止积极分子脱离群众。”如在北岳区减租减息提高了群众生产情绪,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胡顺义、安有成等大批劳动英雄。在平山,配合减租斗争,改造了村抗联,撤换了不称职的干部,提拔了积极优秀的群众领袖。在减租减息运动中成长的优秀干部遍及边区各地,革命斗争的中坚和骨干。
四、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在的指示下,边区在抗战前的农村目前状况,在晋察冀边区开展了“二五减租,一分减息”的减租减息运动。运动以1937年到1945年,它是由群众团体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政府法令,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开展的。先后了试行阶段,贯彻阶段,深入贯彻阶段和为老区查减退租、新区开始减租四个阶段,逐步了一系列法令、措施,在不断总结经验、修正偏差中完善。减租减息运动,削弱了封建剥削,地转变了极不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人民的生活生产了保障,缓和了农村尖锐的阶级矛盾,大大激发了边区广大人民的抗战热忱与生产积极性,并在思想政治上提高,为革命事业培养出一批积极分子和优秀干部,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的贡献。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