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磨课——让“同课异构”课堂更精彩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6082 浏览:187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磨课”是艰辛的教研活动,但它对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解读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学设计、重组教材,带着教学设计走向学生和活化教材,让学案学生展示自我的蓝本三次磨课的,道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教学感受。
词:磨课;同课异构;课堂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98-02

磨课,是指运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组员的智慧,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的,它是艰辛的教研活动。“磨”字道出了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教师耗费的大量汗水,但它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钱钟书先生的《读》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版社)《语文》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经典名篇,难度,适合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并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以前教过这篇课文,时间久了,现在又与同事“同课异构”这一课,心中底,生怕上“砸”了。了三次艰辛的“磨课”后,深切体味到每一次“磨课”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的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解读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学设计

次磨课,是在职高三年级农林班的。教学是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堂节奏,把握时间分配,解读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分为四个:

1.作者钱钟书,顺势导入课文;

2.学生速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3.讲读9则寓言前2则的故事,把握作者赋予的新意;

4.归纳文章的主旨。

在教学中,设法引导学生完成上述4个理由。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就用预设的答案,来个“填鸭式”,当然是师生的“貌合神离”,草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是筋疲力尽,学生却心不在焉,昏昏欲睡。即使有个别愿意学的,那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 “一厢情愿”,只了“教”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学”的地位。课后反思课堂教学,造成局面的主因教学的定位过于平庸。

二、重组教材,带着教学设计走向学生

次磨课,是在职高三年级机电班的。如何变讲为导?带着理由,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荣生等著)等章节的内容反复研读,并认真地翻阅了曹永鸣老师的《构建生态课堂,生命对话》(《人民教育》,2003年,第21期)文章。研读,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教与学作用、同步协调的。在中,教师教材,又囿于教材。为达成教学,要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要对教材做的重组和拓展。,在这一次“磨课”中,对教材逐句逐段的梳理,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问难,变教师设计教学流程为师生梳理疑问,围绕学生提的理由开展学习活动。正是理由是学生来的,教师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上教师的力分配以以遵循教学设计为重心转向了以遵循学生学习为重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收获了惊喜。现在,回放一下学生的理由:
1.“《伊索寓言》大可看得”与“我寓言要不得”矛盾?对于读寓言故事,钱钟书与卢梭的有何异同?
2.“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新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指?

3.怎样理解“三重安慰”,是正话还是反语?

4.为说“医生屠户的?”

第1、3两个理由的学生较多,这两个理由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第2个理由3个同学,但它带动了对文章开头的理解。第4个理由,学生回答:庸医是屠户;职业道德的医生是屠户;收受红包和礼品的医生是屠户;随意开高价药的医生是屠户;药品居高不下的医院屠户。理由讨论十分激烈,学生思路开阔,发言精彩纷呈。
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被“唤醒”了,教师的主导意识“复苏”了;学生的“权力”增大了,教师的“权力”减少了。,就整节课而言,似乎还缺少着神韵——那“观赏性”。如何上好既有“实用性”的普通课,又有“观赏性”的公开课呢?

三、活化教材,让学案学生展示自我的蓝本

黄厚江老师曾说,“竭力反对把公开课当作演戏,但客观上公开课的教学环境和平常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授课教师除了学生和教学,也不考虑老师的审美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前两次“磨课”的上,对次“磨课”(公开课)又有新的构建,即活化教材,让学案学生展示自我的蓝本。
为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选在是职高三年级综合班授课。在上公开课的前一天,让班长担当此次公开课的“节目”主持人,并下发《读》学案:

1.钱钟书先生。

2.这篇文章是讲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3.9则寓言的出处(或原题),寓言的原寓意、新寓意。

4.有的故事与原题不一致,有的根本出自《伊索寓言》,这?

5.选自哪里?那是集子?

拿到学案后,主持人将全班分成六组,每组同学各有分工,精心准备,图书、网络查找。这就将文本的语言符号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打通了,学生已把学习当做是枯燥无味且完成的任务,当做乐在的有趣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外的收获,是课堂实录:
主持人:请组的同学谈谈钱钟书。
生1:钱钟书一周岁抓书不抓钱。小学时喜欢读书,把传统名著中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斤,历历如数家珍。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考了15分,是罗家伦校长破格录取的。
生2:钱钟书的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学贯中西古今的学问,滔滔不绝的口才,浓郁的机趣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使得他极富传奇色彩,风靡海内外。有外国记者说:“来到,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生3:狂人钱钟书。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探讨硕士学位,他说:“整个清华,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狂如此!他架子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愿拜访名人,他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访!”
生4:谦虚的钱钟书。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煌煌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炬”,他对这些既成著作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逐渐地自我完善。
主持人:很好!刚才大家对作者已有不少,下面个——这篇文章是讲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请组代表发言。
生5:段讲人际联系,段谈现代人对历史的态度,中间九段借评价《伊索寓言》,对伪善的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一段总结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揭露和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
生6:我,把作者的写作目的说得一点是:现在有些人狡猾得很,恶劣得很,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要防止碰壁上当。又呼吁,每人都应尽一份为后代创造良好生活的责任。
主持人:讲得很对,请坐!请组代表谈谈作者对则寓言的“纠正”。
生7:这则寓言原题叫“蝙蝠与黄鼠狼”,说的是一只蝙蝠被黄鼠狼逮到了,这只黄鼠狼最恨兽类,要吃它。蝙蝠说:“我兽类,我是鸟类。”黄鼠狼就放过了蝙蝠。后来,这只蝙蝠又被另一只黄鼠狼逮住了,那只黄鼠狼最恨鸟类,要吃它。蝙蝠说:“我鸟类,我是兽类。”那只黄鼠狼也放过了它。寓言告诉:随机应变,能使转危为安。
生8:寓言也讽刺那些无独立人格,趋炎附势的人,而作者的新解为:有些人为了某种目的,专门到外行里去充当内行。
……
不用多实录了,也许大家已经:在这样的课堂里,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学案,把教学设计的权力下放,让学生广泛,筛选、整理、组合,然后设计教学流程。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主导演”,学生是“副导演”或“演员”,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了,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个人的才能都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教材的解读者,教学设计的执行者,教育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在这样的课堂里,的是学生的学习愿望、习惯,然后才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
总之,无论用教法,归根结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理由的才是更好的。而以教师为“导演”的,让学生出彩的教法更具有的“观赏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