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让学生在浓浓语文味中享受学习甜蜜写作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24744 浏览:1096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所谓语文味,简单地说,就是情感的激发、语言的品味、意理的阐发。那么,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出语文味呢?

一、 把带入课堂

“语文味”的倡导者程少堂老师指出,语文教师要学会“煽情”,“要有情感激荡于课堂,有美感震撼于课堂”。语文教材里的每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或稀疏或浓密、或纤丽或厚重、或含蓄或张显的情感。教师如能运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创设一个与课文相似的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恰当的轨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笔者教学人教版三上《盘古开天地》第三自然段时,创设了这样的环节: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也该休息了,是吗?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这位了不起的盘古呀?大家都试试看吧!你们可以站起来。准备好了吗?开始吧!(学生做动作)
师:瞧!这位盘古为什么发出啊啊的声音啊?
师:这位盘古为什么紧握双拳啊?
师:这位盘古,你的脚为什么要蹬得这么笔直?
师:你们的动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顶天立地。
师:我们这么快就累了,盘古可是撑着一片天啊!他站了多久?书上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们想想看,一年过去了,盘古是怎么做的?
(生读: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依然是——
(生读: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千年、一万年、十万八千年过去了,盘古还是——
(生读: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盘古以血肉之躯,支撑着天地,真是——
生:勇敢、坚强、了不起、伟大……
师:此刻,盘古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抬起头来,仰望盘古,此时他有多高?(学生全部仰头使劲望)我们看得到吗?天还在升高,盘古的身体还在往上长,太神奇了!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齐读第三自然段)
这些饱含的语言,让这堂课演绎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面,学生们徜徉在一个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它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文本身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这样四溢的语言,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雄伟的场景,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了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二、 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品味

我们说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细细的品味。

(一) 抓住文本空白处品味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上《花钟》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找找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学生找了很多,但都认为“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这两句没有其他几句写得好,笔者问他们为什么,学生说,其他句子都写出花是怎么开放的,开放时的样子是怎样的,而读这两句话就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开的。如万寿菊是“欣然怒放”,说明开的时候很旺盛,而且心情也很好。于是,笔者顺势引导:那你能不能展开想象,写写午时花和夜来香分别是怎么开放的。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写出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二) 抓住重点词品味

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感受文章的含义。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一直是我们探讨的一个理由。
笔者在执教人教版一上《雨点儿》第一自然段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抓住“飘落”一词,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笔者播放雨点儿、落叶、雪花飘落的场景,让学生感悟“轻飘飘地降落”这一缓缓的、美丽的意境,且只有“轻轻的、柔柔的”物体才会“飘落”,学生对“飘落”的感受更真切并有了形象的感悟,对“飘”和“落”的字形识记也就更准确精妙了。
一篇课文中,肯定有体现课文主旨的关键词语,而低段学生对动作又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用做动作这种策略教学论文来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但是,我们不能为做动作而做动作,而应挖掘这些词在体现课文含义或在布局谋篇上的作用。学生在读问中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一幅幅生活的画面,并以中获得想象、感悟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才是具有浓浓语文味的课。

(三) 抓住标点品味

一堂阅读教学课,要上出语文味,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一处词语,也可以品味一处标点。例如《检阅》一课,为了了解队员们为难的情绪,可以通过“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5个问号,来让学生感受事情的棘手。

三、 在朗读中享受语文味

古人很强调读书的“读”字。朱熹对读书之法有个精辟的论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达到这种读的境界,非一朝一夕之功。”至于要达到李镇西博士所提倡的读书“须读出自己,读出理由”,那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教材中的一些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些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读得好,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以在铿锵的朗读声中还原出来。让学生读课文,并不是那么复杂难办的事,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齐读、小组读、个人读,也可以默读、小声读、大声读。以读中去感受作品优美的旋律、文本的言语魅力,使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妙趣横生;以读中让学生感受言语的运用之妙和作者言语技能技艺,逐渐习得并形成语感;以读中去领悟作品丰富的内蕴,感受作品内心深处的颤动,受到语言的熏陶和感染。可以这样说,离开了对文本认真的读,一切解说、浅析、复述都是徒劳的、无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
总之,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应始终行走在学习语文的轨道上,千万不能偏离方向。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这样的一种理念:语文课千改万变,“语文味”不能变,并且绝对不能变。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让学生徜徉在语文味中学习语文。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中心小学31802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