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网络技术,革新德育教育方式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3536 浏览:82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迅猛进展,其“双刃剑”属性给青少年思想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不足。这种传统德育与现代思潮的强烈撞击,古今中外“送来主义”与“拿来主义”的轰然而至,让人们既目不暇接又难以择以。面对泥沙俱下的思想潮流,既然让人无法规避,倒不如主动作为显得更有准头、更有作用。由此,在初中德育实践历程中,教师要本着“适应和推动”的行为原则,积极革新教育途径和方式,让德育工作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能够有度伸张、自由舒展,以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思想教育:网络背景:德育革新:实践与深思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有效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交往,作为现代条件下认知和改造世界的新型生产力,它既为加强和改善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我们德育工作带来强劲的动力和挑战。笔者认为:差距和潜力同在,压力和动力并存。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来应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因噎废食,同样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善于将其投放到进展和革新的潮流中去荡涤洗尘、千锤百炼,努力求取化恶为善、化劣为优、化短为长的良好教化。笔者试结合德育工作的实践,对此作一些抛砖引玉式的粗浅阐述。

一、关于目前初中生德育基本情况的简要浅析

2011年5月,为完成“推动网络资源下的青少年成长”的课题方面探讨,笔者曾经参加了对某地区8所校园的1600名初中生关于德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活动。以结论性调研数据中显示,有超过55%的初中生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来辅助学习,但与此同时也有35%的初中生因为沉湎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而对学习造成影响,近13%的初中生有过视频聊天记录,以而热衷于网络交友,更有5%的初中生时常阅读各类低级趣味的网络小说,上过,个别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看出,网络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更多课外知识方面确实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我们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如何适应科技网络下的传播方式,迎合信息时代要求去努力革新工作机制,则应成为开展德育教化的当务之急。
在网络技术日益渗透社会各个领域的进展历程中,它与传统德育方式产生的撞击自然会越发强烈起来,这种前所未有的阵阵冲击,势必促使两者之间的不可调和性更为突出。
1.传统德育方式下的青少年学生一直充当被动接受的“客体”身份,如今社会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和网络资源的“不可制约性”,帮助他们逐步实现了德育教化的“反客为主”。这就使得学校德育的调控能力因鞭长莫及而渐渐力不以心。
2.网络资源下的德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开放性越来越突出,这与目前仍然以“禁、堵”为主要方式的学校封闭教育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后者的教化导向已经显得今非昔比。
3.网络资源加速了德育的个性化进展,尽管学校德育也进行了面广量大的灌输与强化,但两者由于缺乏相应的认同基础而相去甚远。由此大大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功能性。

二、当前初中生心理品德方面呈现的基本特点

网络社会的最为显著特点是“数字化存活”方式。鱼目混珠的网络情境对于个性品质处于初步进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新鲜刺激就是强烈震荡,以而使得他们在品德心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在品德认知方面显得既开阔又偏激。网络社会给予的充分自由和完全开放,让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视野大为开阔,但扑面而来的各类信息却又使得他们难辨真伪、无所适以。由于广大青少年社会阅历浅、自控力差,加上他们又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和心理发育的逆反心理期,再加上人性共有的“由好学坏易,由坏学好难”,这就不可避开地导致青少年在品德认知方面会产生偏颇和差错,进而容易进入思想偏激的误区。
2.在品德情感方面既丰富又冷漠。用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来说,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比较活跃和敏感,但其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就好比随风而倒的“墙头草”一样难以稳定起来。在丰富多彩但不可触摸的网络虚拟情境感染下,因为无法能够真正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无法获得随心所欲的现实利益,他们往往由此而走向自私冷漠的相反方面,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3.在品德意志方面既磨砺又放纵。网络世界的包容性和共存性特点,使得多元化价值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来者不拒、网内共存并且随君所爱、信手拈来”。,这既能为青少年提供品德意志的磨砺良机,又容易让他们在充满“诱惑和陷阱”的糖衣炮弹面前而失足立场。
4.在品德行为方面既自主又异化。有人说:在网络王国里,每一个人都是它至高无上的主人、国王和主宰。在这一片天地之间,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能获得网络技术的公平支撑。这对于缺失自由而渴望独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诱惑和强烈的满足。然而,缺少监督和约束的“自由”太过骄纵,“唯我独尊”的权威过于享受,势必会陷入“爬高跌重”的深渊。体现在青少年身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现象,与品行异化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联系。

三、针对当前初中德育近况应该作出的基本对策

鉴于上面陈述的种种浅析,笔者认为,引导初中生把合理运用和严行律己相结合,以适应和应对科技网络带给自己的挑战是最佳对策。
1.优化整合德育内容,积极形成主流导向。既然网络是个大舞台,我们就要用先进和高尚的文化去占领这个平台,并引领学生学习并以中受益。通过对初中生加强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自身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以而帮助他们有效提升网络选样能力和自律水平。此外,通过优秀青少年“读书报国”“行善积德”“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的正面教育,为他们树立“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的形象。
2.努力转变德育观念,全面拓展教化时空。网络技术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科技进展的时代轨道,虽然它也稍带了一些有悖德育意愿的元素,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就此强行禁止初中生以此远离或脱离网络技术,这不仅是筑堤堵洪的愚蠢做法,也是绝对不现实的。传统的教育策略,相对而言空洞、刻板和教条,老师作为道德圣人高高在上,学生大多时候只能被动的顶礼膜拜。即使有时有所谓的交流,也是在有限的框框内。如果运用网络技术,时间空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选用德育教化方式也会丰富多彩。让学生荡涤自身污垢,弘扬自身美得,真正做到改善其身。
3.规范网络资源环境,着力构建支持系统。开展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化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它必须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全面重视、协调配合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赢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三者之间往往各行其是,相互协作的机会不多、力度不大,甚至出现相互矛盾和抵触消除的现象。笔者认为,社会层面上,国家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监管机制,加大对一些提供不健康和低级趣味内容网站打击力度,建立一些适合于青少年上网查询的绿站。学校和班级层面,可以建立富有自己特点的网站,内容丰富多彩,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力求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采取BBS、贴吧等多种形式把家庭和学校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加便捷地与学校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有关情况。学校也反过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体现,引导家长监督管理好孩子在校外的学习。这样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方式,真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德育教育合力。
总之,网络是一个敞开的德育大课堂。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我们要增强阵地意识和革新意识,加强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善用网络,把网络这门现代技术变成他们自身成长历程中一个真正有用的工具。
参考文献:
秦钠,社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J]中国德育,2009.
周新桥,网络环境下德育面对的挑战及对策[J].班主任之友,1999.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