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3922 浏览:90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况,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并着重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002-7661(2012)17-066-01
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准确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等差别,做到有的放矢,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教育教学革新的有效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情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体现,一是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但缺少辩证思维能力;二是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三是他们的智商进展达到高峰,但缺少相应的情商;四是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五是他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波动性较大;六是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又有着依赖心理。当今社会迅猛进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拥有较高智商的大学生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因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天之娇子”变为了“天之焦子”。面对大学存活在的严重心理健康不足,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合力拯救,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有所作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健康的心理能起到巩固和推动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积极向上的追求。正是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发挥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思想素质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和提升

1、发挥思想政治论述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革新和充实课程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思想政治论述课教育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教育功效,主要途径:
(1)提升人文精神,实现心理健康教育;(2)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3)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精神;(4)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5)让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6)使大学生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人文关怀”,它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以外,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联系,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到实处。“心理疏导”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策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与矛盾,疏导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寻求精神归宿。由此,有效的心理疏导常常可以使工作效果事半功倍。(2)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的教育机制和策略。加强大学生各种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健全改善大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推动交流渠道畅通,避开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要培育大学生的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培养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与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联系。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不断提升服务大学生的成效。在这一历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合力进行,为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且需要加大投入、改善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切实为大学生心理卫生,推动其身心健康和谐。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改善教育策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足大多原因是社会外部环境所致,特别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观念上、论述上进行革新。
(1)树立新的“成人、成才、成功”观念。比如,我们一般人的价值观倾斜,理由就在于过分看重所谓的“成功”,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树立正确的“三成”观念,在目前我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严重贫富悬殊时,对大学生心理压力会有所缓解,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2)正确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思政教育的历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做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明确当今社会总体情况和主流意识是良好的,对整个社会做出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浅析。(3)提升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树立新有幸福观。有些大学生一旦受挫,因无思想准备,便难以承受,心灰意冷,不思进取,甚至自我摧残,攻击他人和社会,个别还出现极端的行为,这些是大学生挫折容忍力较低的体现。
他们之所以受挫能力差,主要是对现实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缺少科学论述特别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因而看不足要么一叶障目,要么盲目乐观,其结果很容易产生心理不足。由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辅之以科学论述的教育,在科学论述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目前大学生中普遍有着的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心理健康、和谐进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和使命,努力探讨教育方式策略,主动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医疗,以及各个层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为构建健康和谐心理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刘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