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作学习在理工科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14761 浏览:600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既要通过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又要为今后能成为具有较高外语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打下良好基础,这对本身课业负担已经很重的理工科学生,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弱的理工科学生来说实属不易。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以改善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为目的,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把合作学习运用在理工科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是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工科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运用原则
1672-1578(2012)06-0019-02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革新和进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指出,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对于我国人数众多的理工科学生来说,这对他们在大学英语阶段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理工科学生因课业负担较重,英语学习时间投入相对较少。而且,理工科专业本身的特点使学生更善于理性的逻辑推理及运算思维,而头痛记忆行为和感性的语言学习。这使得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效果总是逊色于文科学生,在综合类大学体现尤其显著。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国内外被广泛认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对策,但很少有针对理工科学生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运用原则和策略的专门探讨,笔者尝试探讨遵循三方面原则,把合作学习运用在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期能有效改善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近况。
2 合作学习论述
合作学习论述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重视和探讨。美国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以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文泽认为:“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将学生随机地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小组活动引入我国,由此引发国内学者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其中盛群力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指的是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将六名学生按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的学习团体。”学者杨伊生认为:“所谓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互动性学习策略,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对总的学习任务的某些方面负责,最终使本组的每个成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理工科学生特点及大学英语学习近况浅析
我国实施高校扩招的教育政策以来,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也出现了学生成绩水平较以往下降的不足,尤其体现在二、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成绩上。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二本院校,在理工科类学生的英语成绩上体现甚为显著。笔者曾对所教过的信息专业的三个班80名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做过统计调查,平均分为95.14分,其中23人成绩在90分以下。分数两级分化也比较严重,最高分为123分,最低分为48分。这些理工科学生入学之初英语基础就已相对薄弱,进入大学后,好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对策,跟不上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节奏,无法适应大学英语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当前,我国各类综合性大学的英语教学都是按统一课程要求进行的,因多数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教师授课缺少学生的积极配合,依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对于二、三本院校大多数理工科学生而言,学好大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加上平时专业课的课程负担较重,忽略英语学习在平时的投入,在临考前突击的情况较为严重,尤其不善于平时的英语词汇积累和听说能力的培养。
4 合作学习在理工科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们认为: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分别是:(一)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联系;(二)面对面的相互推动作用;(三)无可推卸的个人责任;

(四)社会交往技能和小组合作技能;(五)小组内部的自我评价。

根据这五个要素,合作学习在理工科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4.1小组分编的合理性

针对理工科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普遍不高和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选派成绩相对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组长。理工科学生相对文科学生,英语学习时间投入少,自主学习性不强,所以组长的人选特别重要,既要保证组长本人英语成绩优秀,又要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能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每个成员都能有参与的机会。理工科专业的女生数量相对较少,注意在分组历程中尽量保证每组都有女生成员。另外,大多数理工科学生不太乐于和善于英语的口语表述,所以每组都应保证有一至两名性格开朗并擅长表达的学生成员,以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初次分组试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小组成员性格差别大、组长的协调能力不强等理由,这时就需要任课教师及时做出成员调整。

4.2小组活动的可行性

根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学生应能在学习历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语文章;能写常见的运用文;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这些要求对大部分理工科学生来说,短时间内很难达标,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各学期和各阶段的小组活动的内容安排。比如:小组口语活动可先安排朗读、日常话题的英语交谈等简单内容,再逐渐安排主题讨论、英语辩论等稍难内容。小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以及翻译活动也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一定避开在小组活动历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受挫,以而保证小组活动历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积极的参与热情,使小组活动顺利地得以持续进行下去。

4.3小组评价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历程强调由学生自行组织和执行评价,经常性的小组内部评价,有助于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以及组员和组长之间的有效配合。尤其理工科专业的特点决定了理工科学生擅长理性思维而不擅长语言沟通,小组内部进行有效评价对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小组内部评价主要由组长组织完成,小组成员定期就个人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和成员互评,组长具有小组内部评判和向任课教师汇报组员体现情况的权利。
小组外部评价主要由任课教师组织完成,包括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小组整体也要考虑小组成员个人的体现。为确保小组外部评价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任课教师可选择每组推荐的代表对他组的体现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的历程中务必做到客观、公正、考虑周全。
5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新的教学方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策略进行学习,获得学习对策的指导,逐步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外语素养的专业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原则性地合理运用合作学习可以培养理工科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改善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效果,也必将对推动理工科学生主体性进展、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和增强社会适应性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革新和进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2007.
[3]邓卉.浅谈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教育不足[J].教育探讨2006(11): 64-65.
[4]何湘平.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90-93.
[5]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与接受教学对策整合的操作程序[J].全球教育展望,2003(4):47-52.
[6]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作者介绍:乔慧(1977-),女,辽宁丹东人,讲师,硕士,探讨方向:英语教学和运用语言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