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浅见校长“以德治校”之浅见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31200 浏览:1443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德治校”是当今校长的口头禅。如何以德治校?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长 以德治校 浅见
所谓“德”者,《说文》里把“德”解读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释名·释言语》则解释为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现《现代汉语词典》则注释为“道德、品行、政治品德、恩惠”等。那么,校长该如何“以德治校”?

一、认清以德治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志指出,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学校是组成国家的一个细胞或单位,理所当然,既要“以法治校”,也要“以德治校”。所以,校长要讲究德性。德性对于校长来说,绝非可有可无。缺了德性,就会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有如脱缰之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总有一天会陷入泥潭,不可自拔,撞得头破血流,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校长是一校之主,要耐得寂寞,守住道德底线,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才能当好家,治好校,管好员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首创了“为政以德”的理论,认为用德做施政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化,主张用模范的德性行政,以教化下属。孔子主张“德治”,赞美德治像北极星那样,众星都围绕它运转,从而说明德治易于得到民众的拥护,收到良好的治国效果。
古人说,“君子的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意思是说,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说明领导人用德治,才能教化百姓。孔子所主张的“德治”理论,沿用几千年,直至今天,也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就连性格也极其相像,更不要说品德了。校长的“德”影响了老师的“德”,老师的“德”影响了学生的“德”,校长“德治”,教师就会有“德育”,学生就会有“德才”。

二、明确“以德治校”的内涵与方法

(一)廉洁奉公

1.廉洁奉公是发挥校长形象效应的关键。面对权益, 孟子说过:“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校长如不廉洁,就会直接影响他(她)在师生中的形象,就会形成“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现象。因此校长树立廉洁奉公的形象,才能产生积极的“形象效应”——得到师生的拥护和爱戴。
2.廉洁奉公是校长成功决策大事的前提。校长如果私欲太重,在利益面前,心有弯弯肠,以我为中心,首先为自己打算,智慧的双眼就会失灵,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清醒的头脑就会搅浑,忘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3.廉洁奉公是校长得以任人唯贤的基础。自古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才,校长要选好人才,只有在廉洁奉公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只有出于公心,才不会爱“财”,而是爱“才”。否则就会弃“才”求“财”,看“财”用人。这将会阻挠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前程。
4.廉洁奉公是校长行使职权的道德准则。要想廉洁奉公,校长就要修身养性,“正己正人”“修身而正人”。如不修身正己,怎能去正人、育人呢?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虚怀若谷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胸襟有多大,他所成就的事业就有多大。秦始皇虽是暴君,但他却勇于纳谏,知错就改,拥有广阔的胸襟,因而成就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唐太宗能有“贞观之治”美名,源于他能容人、容言、容事。一个好的校长,应不管教师出身之贵贱,学生成绩之优劣,都应一视同仁;不管来自耳边的言论是顺耳、逆耳,都要听得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进;不管事情之好坏,都要用心关注。校长既要有严厉的作风,又要有宽容的美德。不宽则孤独,不容则离群。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校长应在严格要求教师的同时,还应宽容、忍让、谅解教师在工作中的不足或过失,还能有容纳诤言的雅量,能扪心自问,善于检讨自己的过失,尤其在反对者面前,更应该虚怀若谷,不计前嫌,以情动人,才能把反对者变成支持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能让教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工作积极性。

(三) 以情动人

要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校长就要发挥榜样作用,身体力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能独断专行,靠权威去压,用利益去诱。用权压者,人会产生逆反心理,口服心不服;用利诱者,只能是水过鸭背、昙花一现。诸葛亮这位“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卧龙之所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而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因为被刘备“三顾茅庐”的“真情”打动;校长如能对教职员工推心置腹,感之以德,员工自然会报之以德,产生“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行动。

(四)公正公平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刘禅:“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同样,校长在处理学校事务中,也应顾全大局,奖罚分明,无亲疏之别,不厚此薄彼,不徇私舞弊。但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不枉良善,不漏罪人”的情况下,可用“求同存异”的方式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与团结。

(五)勤字当头

韩愈说“业精于勤而废于嬉”。勤于行事则事成,勤于思考则理得。校长应先勤政才有德政。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育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笔者认为,校长的工作,就是“叶”的工作。每天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沟通,和教师促膝谈心;到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走走看看,调查研究,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却是头等大事。要做好它,“勤字当头”四字,校长可不能掉以轻心。
以德治校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上所侃,是为笔者在实践中的一孔之见。
【参考文献】
论语·为政篇.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论语·颜渊篇. 中国文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