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之旅借助“写作支点”,轻松踏上读写结合之旅信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17787 浏览:73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永不过时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写表达能力,应该从平常的阅读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善于在现有的语文教材中寻作的支点,引领学生踏上读写结合的直通车。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借助写作支点 读写结合 设计例谈
《标准(2011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确,“语文教材无非这个例子”,我们的任务是“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鉴于此,笔者梳理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部分课内阅读中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如下。

一、借优美凝练的语言仿写

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语言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经过名师大家们精心选词锤炼过的语句,是语言中的精华,闪烁着文学的光芒,正是小学生们学习模仿的最佳例子。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的开头,用诗一般的排比句式将无影无形的 “时间”流逝形象化,堪称经典: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在孩子们背诵记忆的同时,进行仿写了训练。同时,本课中还有两个描写时间飞逝的“踪迹”的句子,句中的事物皆来自生活,是孩子们常见常感受到的,又充满着无尽的诗情画意,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佳句妙语: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被微风吹散了,如,被初阳蒸融了;
这样的仿写,既有利于背诵记忆,又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作者内心的无奈惋惜。

二、借文本空白处拓展

《标准(2011年版)》课标仍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断进步的时代,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社会所淘汰。语文教材中不乏有这样的课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编者安排这类文章的深意,挖掘课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创意性地拓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三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我抓住第七段的第一句话:“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鼓励学生在课外寻找相应的故事,学着第三、四、五段的写法写进课文,大胆补白。学生兴趣盎然,寻找了很多这样的科学小故事,如: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在写作时,孩子们完全没有写作文时的“痛苦”。过后,我轻轻点一句:“这样的写法到中学后会常常接触,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之为‘议论文’。”我不着痕迹地将小学与初中的教学进行了衔接,学生又对“议论文”有了最初的认识,效果意外的好。

三、借文本言未尽、意未明处续写

在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由于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其中有许多言未尽、意未明之处,需要教师寻找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多年来《凡卡》一文一直被收进小学语文课本中,对于如今生活幸福的孩子而言,他们很难理解凡卡生活的世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默读,思考、感悟,最终学生们的脸上出现了怜悯,语调中饱含着深情。课文如果到此戛然而止的话,学生的情感也将仅仅停留在此。于是,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继续写下去:“凡卡在寄出信过后的日子里……”有一个孩子写道:“爷爷来接凡卡了,他们回到乡下,过穷苦却幸福的日子。”一看,这孩子就是没有理解到课文内容,怎么办?我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还是继续引导?思考后,我决定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解答。我让全班学生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结果,学生们从课文中找到很多“证据”反驳了这位同学的续写,首先:地址处没有写对;接着,邮差醉醺醺的;最后,还有同学甚至说道,爷爷也可能无能为力,因为,这个鞋店老板不一定会承认,会放人……讨论后,我引导学生不妨再次续写,特别是要学着文中插叙、细节描写等写法。这一次,我相信,学生是真正走进了凡卡所生活的那个人吃人的社会,走进了凡卡所处的悲惨环境。

四、借整本书写读后感

在本册第四单元,有两篇介绍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历险记》的课文。《标准(2011年版)》课标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要读整本书。我在处理这两篇课文的教学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我明确提出:“要想读后感写得全面而精彩,只有读完整本书才行。同时,这个读后感,老师一周之后才收。”那段时间,全班学生都手捧着这两本书,即使读过的学生,为了“写得精彩”又重新读了一遍。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的确,读写结合就是引着学生通往快乐写作的直通车。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课文中的写作“支点”,以典型的句式为依托,以课文现有的语言为材料,引着学生不停地吸纳文学的养分,倾吐出无限精彩。都说语文是浓缩的文化精华,为人师者只有努力践行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引着学生遨游在语文的碧空之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