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地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理由一般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24589 浏览:1089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任何新的知识,新的发现都是从疑问中获得的。只要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勤思善想,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乐问”,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创造;提出问题
1002-7661(2012)23-148-01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潜移默化,让学生“好问”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思考,要从各方面入手,采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慢慢地养成提问题的好习惯。平时对学生多讲一些有关提问的名人故事。比如,著名科学家牛顿上学时,总是有一大堆的问题,而他的问题很离奇,有些问题老师也意想不到。听了这些名人故事,学生自然产生效仿的愿望,并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实践,他们会明白善思好问是思维的开始。
其次,老师提供条件,创设机会,让学生提问。有些问题,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提问:有时我会事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模仿提问;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比如,我教《放弃射门》这篇课文讲到足球比赛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听。“射门入球,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射门得分,对一个球员来讲是梦寐以求的事,也是很有价值的表现。可是,这篇课文中一位世界级球星在关键时刻却放弃了射门。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他到底为什么放弃射门?”“他是不是疯了呢?”“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学生也有很多问题。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提问兴趣,还拓展了学生思维。

二、创造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

在语文课堂上,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是点燃智慧的花火,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语文问题的氛围中,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比如,我在教学《养花》这篇课文时,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就紧扣词语的意思,设计相应的活动。我要求学生按照相应的角色去摸仿,凭借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惭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四、尊重学生,使他们“敢问”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对跃跃欲试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有错误的学生给予指正,对在各方面都积极认真的学生加以表扬。要努力与学生沟通,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尊严、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而不能在学生中划分等级。要用友好的理解方式关怀学生。
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这正是学生主动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主动意识,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舞学生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的发挥。
总之,任何新的知识,新的发现都是从疑问中获得的。只要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勤思善想,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乐问”,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会不断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