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有机数学教学中“教学做问”有机结合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27053 浏览:1217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力求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思维活动、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内部机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为培养有学习能力、有个性、有合作精神、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老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问”结合的原则,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边教边学边做边问。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做问”的有机结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在做中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实际操作,充分运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作作用,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当然,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启发性、阶段性与合理性,不要为了操作而操作,以至于把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感性阶段。
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可以拿实物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分成每份“同样多”的几份,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领悟“移多补少”和“平均思想”,从而得到求平均数问题的常规方法。这一数学过程,学生思维主要处在动作思维阶段,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接下来应通过具体教学问题,借助动作思维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如果舍弃前一层次动手操作的教学,直接进入后一层次的教学,势必给学生理解与掌握的效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因此,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不断训练其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释疑,初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反叙题时,在学生已学会正叙题的基础上,只是有意识地点拨一下,就可直接出示尝试题:爸爸今年54岁,比小林大31岁,小林今年几岁?可引导学生思考、叙述:“比小林大31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该怎么说?让学生在讨论、讲述的过程中,自然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又是思维能力的外壳,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应多向学生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讲述概念的形成过程、思维的构建过程、方法的应用过程、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三、在做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设计落实双基、巩固知识结构的练习,而相对忽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智能结构的练习。近几年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趋势下,向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开发身心素质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基本素质。在小学数学中,只要我们坚持“教学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广泛地参与实践活动,在练习中把书本知识同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就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习了“百分数”后,我们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这类的作业:1.要求学生分组实验玉米的发芽率,规定实验的粒数和质量,并要求认真观察。2.一周后的课上,让各组学生查验玉米的发芽粒数和发芽率。3.各组分别计算发芽率。当各组求得的发芽率不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发芽率不一样呢?要使玉米实验的发芽率高,必须怎样做?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巩固了求发芽率的方法,还懂得了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证苗芽是关键所在。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农民伯伯在播种前,为什么要先对种子进行精选,确定单位面积的播种量。这样,就有效地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还了解了社会生产发展等状况,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在做中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质疑勇气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奇好问、求知强等特性,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为什么。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位学生问:为什么要零除外,如果包括零可以吗?又如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求法后,有位学生问: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能不能也用侧面积加上底面的面积。像这样的问题提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知识经济时代已向我们走来。今后经济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进步与创新,取决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时是显性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隐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然而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