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中药学中药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14631 浏览:600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药学是医药院校的重点学科,学摘自: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习难度较大,结合中药学科的自身特点,对中药学的教法和学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建议:为提高中药教与学的兴趣性,可以教学形式多样化、知识点故事化、知识总结歌诀化,并列举了切实可行方法。
中药学兴趣教学法教学形式中药学是中医药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中医药院校中,几乎是各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必考课程。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具体内容包括介绍中药、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代《本草学》、经典文献;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加工、运输与储存;炮制的相关知识;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的配伍原则及“七情”的概念;用药禁忌的相关内容,十八反、十九畏;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中药煎服法等内容。而各论则对常用的五百余味中药以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禁忌、现代研究等为题例开展介绍。由上述内容可见,中药学这门课具有所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点凌散而多、知识系统归纳总结的难度较大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对知识点的掌握难度较大。

一、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多样化

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应用,为中药学课堂教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手段和丰富素材。采用幻灯片教学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可以把通过语言、文字等表达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对于中药的形态、来源、产地、加工炮制等都可以以图片甚至视频的形式得以体现。
这些素材的来源途径非常广泛,以自己拍摄、录制最佳。可以通过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到药材基地、加工企业、药材市场等进行实地拍摄。但是这种方式往往费时费事,或需要有一定资金支持,提倡通过长期积累的方式逐渐完善,例如可以利用旅游参观等机会获得资料。而互联网上对中药学有关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收集则是比较便捷的方式,但应注意要来源合法、不用于商业目的、教学中注明出处等,以免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等问题。
除了上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外,中药学也应提倡开展课堂外教学。除了带领学生去产地、企业等传统方式外,更应该充分利用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等优势。如让学生去药房拿药、看医师诊病开方、与临床专业学生交流学习等,这些手段对于中药药性、功效、应用、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将大有裨益。任课老师还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二、对一些知识点的介绍可以故事化

故事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人们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趣味故事不仅是给学生带来乐趣,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广泛流传的“麻黄的故事”,通过讲述徒弟错用麻黄根、茎的事情,告诉学生麻黄“发汗用茎,止痛用根”的事实,现对死记硬背麻黄根、麻黄茎的功能主治来说,学生在故事中的体会会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而准确;同时该故事还讲述了麻黄的原名叫无叶草,而它的根是的,故又改名叫“麻黄”,这也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了麻黄的外观特征。
关于中药有关的小故事在民间、书籍、网络上并不鲜见,这就要求授课老师要认真的甄别选用,因为课堂时间非常珍贵,不能为了引发学生兴趣而将有关、无关故事统统拿到课堂上,结果提高了兴趣、降低了效率。现在有《中药药名趣谈》《中药药名由来拾趣》《本草传奇故事》《中药传说》《每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等很多书籍,以及一个叫“中医门户”的网站上有“中医药文化”的栏目专门介绍各种中药故事。这些都可以作为中药教学的素材,要从这些种类繁多的“兴趣故事”中提炼与我们知识密切相关的精华部分,在课堂上穿插灵活应用。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余作业,收集整理一些中药类故事,使学生在休息娱乐中学习、巩固中药知识。

三、对知识的总结可以歌诀化

不可否认,中药知识中的相当部分还是要靠学生的反复记忆才能掌握牢固。现代研究证明有节奏押韵的作品,更加便于记忆,使记忆更牢固、更持久,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采用歌括的记忆方法在包括中药学在内的多种专业学科已有应用。例如四百年前的明代,对“中药药性”的学习就开始采用歌括的方式,医家龚廷贤撰写的《寿世保元》中专门总结了《药性歌括四百味》,该文以四言押韵的形式,介绍了近400味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治证、注意等内容。读之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是中医药学习的重要书目,深受读者欢迎,传世四百余年而不衰。由于歌诀记忆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来是广大教者学者普遍采用的方式。
当然,目前总结中药学知识的现成歌诀还不多见,我们第一步可以采取“古为今用”的方式,将传统的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药性赋以及《药性歌括四百味》等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药性歌括四百味》为四言韵文所限,文字过于简奥,加之年代久远、古今词义有别,原文有些地方较难理解。故应用时老师应作必要引导、讲解甚至变更,以利于学生读记。另外,对于《药性歌括四百味》中带有迷信色彩和不科学之处,如“人乳味甘,补阴益阳,悦颜明目,羸劣仙方”“天灵盖咸,传尸劳瘵,温疟血崩,投之立瘥”等内容应该删撤弃用。
总之,相对于数理学科,中药学学习的逻辑推理性较差;相对于文史学科则显趣味性缺乏,传统上的学习多以机械记忆为主,普遍认为学习难度大,亟需在教法改革。以记忆为主的知识学习,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记忆方式结合起来,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和高的效率,本文所述方法并非唯一,也非必需,而更重要的是给广大师生方法学习上的提示与参考,以便于推进中药学课程学习的改革与提高。
参考文献:
任汉阳.《药性歌括四百味》新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