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体育“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32250 浏览:1461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成都9所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中以三部委贯彻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要求为标识及培养高校大学生终生体育观意识为目的,分析现高校体育课程开设、教学内容设置及评价对在校大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等方面的意义与作用进行全面研究,为切实贯彻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带给学生健康、快乐生活理念的同时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建议。
【关键词】阳光体育 课程设置及考核 体育锻炼意识
阳光体育作为三部委共同发起的一项惠及2.7亿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是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深入研究体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的形成中起到的作用,探讨以体育为手段,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实施。在高校的“阳光体育”实施过程中,高校体育公共课作为实施该理念的主要途径,所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是否真正引领了学生享受体育锻炼带来了运动快乐,是否能满足于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通过对成都9所高校的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调查发现就倡导阳光体育运动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为目的的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内容及开展设置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适当增加娱乐休闲类和民族传统类体育项目,增加关于在体育锻炼中的健身方式方法、营养保健、运动急救与康复等体育理论类的教学;完善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能更好为在校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提供支持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与帮助。9所高校为: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1. 成都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现状

(1)成都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对成都9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1200份,收回1042份,回收率6.83%,有效问卷1023,有效率85.25%;对体育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有效问卷195,有效率97.5%。由于各所高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的不同,这9所高校只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4项都开设了公共体育课;但中国传统的民族运动的武术只有6所学校开设,珍珠球只有西南民族大学开设;现代体育运动的棒球和橄榄球,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华大学分别开设,而且所开设的对象是该校体育学院的学生。在众多的民族体育项目中只有武术和珍珠球在体育课程之中,中国传统民族体育运动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当代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去开展、去传承。
(2)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授课形式
在研究的院校中,有3所院校采用大一,大二学年都为自选项课,每一学年只能选择一项体育运动;有4所院校采用大一年级基础课,大二年级自选项课;有2所院校采用每学期选项课。开设的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核以技评、达标为主,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重视教学的过程、技能的运用。
(3)大学生对体育课课程设置的态度
被研究的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最多的是篮球、健美操、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男生选择的课程大部分是篮球、足球、武术,女生选择的课程大部分是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但这些项目学生在工作以后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缺乏场地、器材、运动伙伴、运动指导,几乎就很少再参加体育锻炼。调查中有33.54%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课程教学不合理,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体育锻炼乐趣的培养、技术动作运用的讲解及今后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在校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出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前10项的有户外运动(爬山、骑车)、篮球、健美操、羽毛球、街舞、台球、轮滑、网球、跆拳道、游泳。
(4)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课课程设置情况的态度
52%的教师认为,①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对,从小学生到大学建立体育课的印象就是可有可无,与学习成绩好坏没有关系;由于上体育课的都是学生都是年轻人,身体健康保养意识淡薄。②由于学校场地、器材等原因,在大学开设娱乐、休闲类的体育项目不多。③在课程开设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安全都是放在第一位的,都是以牺牲教学目标,简化教学内容,满足于安全教学。比如:篮球课、足球课,都不会安排有身体接触练习项目,而且在无对抗的教学过程中,还会控制运动的量与运动强度;游泳课更不敢强制学生下水学习,尤其在女生的教学中。所以在满足教学的安全性上极大的遏制了我们在体育课上的创新性和积极性。④有的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班基本都是50人左右,甚至还有60多人一个班的,像这样的人数在上球类课时,教师确实有心力不足。

2. 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课程设置缺少休闲娱乐的体育项目
在社会走访中发现群众健身和休闲娱乐方式有以下几种:(1)跑步、转公园、暴走、游泳;(2)健身操、健身舞、街舞;(3)武术、气功、太极、器械;(4)溜溜球、跳绳、踢毽子;(5)骑自行车、轮滑、滑板、滑雪、攀岩;(6)网球、羽毛球、台球、高尔夫;(7)登山、野营、垂钓、旅游;(8)赛车、蹦极、热气球。现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与有些健身休闲娱乐项目有很大差距,但这些项目又是学生愿意去学习、去尝试的运动。
(2)体育课程目标应向人性化、健身化课程转化
人性化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从人的根本属性出发,将人的内在需求、人的主动精神、人的个性化发展视为崇高目的的教育理念,这种内向型的、软性的弘扬人性和崇尚人性的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有着积极意义。不再像以往,单纯的教予学生技术动作,而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其技术,进行体育竞技或锻炼。在教学内容上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让高校的体育课变得趣味化、实效化、游戏化,着重加强健身教育理论的内容。课程教材设置就要以“树立学生体育意识”为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运动锻炼技能的学习,再让学生通过游戏或比赛等方式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技能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充分让学生感受运动的成就感与刺激感。
(3)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与课程要求上缺乏新颖和力度
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在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的同时,要注重健身性与文化性结合,紧扣课程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时,应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色,要有个性,在同年级、同时段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对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不仅要开设体育必修课,还应涉及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体育课成绩还必须参与学校奖学金评定,直接作为获得毕业学位证书条件之一。对三、四年级学生(包括研究生)还应开设体育选修课。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根据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还应面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也应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在相关教师和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应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营造主动的学习氛围。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课为主的体育课程。
(4)课程内容的民族性与教学性不足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现代流行体育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体现着我国各族人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凝结着各族人民的智慧;民族体育更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开发民族体育进入群众体育领域应是目前的重点。通过高校公共体育课对最具活力又有一定文化知识理解的大学生进行推广,让民族体育回归于教育体系中,既培养了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形成,又弘扬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更实效的意义。如我国民族体育的瑰宝—武术、满族的珍珠球、回族的木球、彝族的射弩、蒙古族的摔跤、维吾尔族的舞蹈等都是我们体育课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
(5)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性制约了体育课程的多样性、趣味性
在被调查的9所高校中,分管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领导普遍只重视教师是否按时认真的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是否按时参加了公共体育课锻炼、期末体育考试合格率是多少;授课教师只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性,对于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极为不重视,就更谈不上对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由于高校负责公体教学领导认为,体育课教学存在了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安全,就对所上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简单化,去掉体育的竞技性、动感性魅力,让学生感受不到运动中的刺激感和竞技中的成就感,限制了学生体育课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思想直接就导致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像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大大下降,直接导致原本喜欢这项运动的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
(6)老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中及课后评价内容交流不足
老师以考试得分主观单向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较为普遍。这种评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评价与课程同步结束,因而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无法及时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他人评价的做法也很普遍,而主动个体评价则较少。这种做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很少,没有一个主体性认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能力。建议采用技术评价与理论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一学期的体育课程进行评价。

3. 结束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就是关注祖国未来,所以学校体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体育课程开设恰好又是在学生们自主意识形成时期,这时我们高校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引领和培养尤为重要。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学校不仅应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锻炼环境,更需要不断对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深刻关心;体育教师们也应该不断地再深造学习,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扩宽教学内容,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只有这样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真正的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五彩的体育课程,让他们真正的沐浴在阳光下进行锻炼,充分体会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育部,2002-08-12.
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报,2007(6).
[3]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导刊,2011(9).
[4]苏祝捷,毛振明.论体育教学策略的应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