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浅谈语文学习如何激趣大纲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16036 浏览:702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屈指可数,热爱数理化却比比皆是。要让学生们热爱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引导和激励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要学好语文则容易多了。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引趣

从课堂的开始就应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过来。课前的导入,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方法进行导入。好的课前引入可以创设各种情趣,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课堂中来。
如我在上鲁迅的小说《药》一课时,开始就先给大家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对父子极其迷信,每天早晨都要翻翻老皇历,看适宜做何事,忌讳做什么。一天,老头要出去办事,习惯性地翻开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出门”,这可急坏了他。但他灵机一动:不宜出“门”,我头不行么?于是就去,由于土墙年久失修,塌了,把老头压在下面起不来。他大喊:“儿子救命!”儿子听到后说:“别急,我来翻翻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动土’,所以我不能救你!”结果老头活活被压死了。(学生笑)
我们在笑的时候,也感到悲哀 ——多么迷信、多么愚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药》,讲的事也很愚昧:竟然有人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学生更迫不及待的想看这篇小说,上课也更加认真了。

二、美读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法转换。美的事物谁都喜欢,对于优美的散文,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美读,让学生在读中提高兴趣,获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读,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乐趣。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我们就应美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让学生在这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上这篇文章,喜欢这节课。

三、课中创趣

课堂45分钟,学生难免会走神,在课堂中间可以适当加入些跟课文有关的小知识,小幽默,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关注课堂。
我在上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课时,中途说了两条趣闻:
其一:报载,山西某山区农村,偏僻闭塞、教育落后,很多人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有一次记者去采访,碰到一村妇,当无意提到葡萄牙时,村妇顿时惊讶万分:“什么?葡萄牙?葡萄还有长牙的?我活了50多年,从来没听说过。”(生笑)
其二:近日浏览网上新闻,看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某县一名语文教师在讲解成语,突然,他大声说了一句话,接着迅速躲在讲台后面。等了一会儿才出来,说:“同学们懂了吗,这就叫做‘一言以避之’!”真是误人子弟!(生笑)
前一个例子错误地咬文嚼字,把“葡萄”和“牙”拆开理解,闹了笑话;后一个例子按字面理解,生吞活剥,也出了洋相。可见,有时候咬文嚼字真的很重要。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更好,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学懂这篇文章。

四、设疑激趣

兴趣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学家认为“疑难最容易引起探索性反应,思维也应运而生。”可见,只有让学生经常处于矛盾、产生疑难的心理状态,才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喜欢学,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上汪曾祺《葡萄月令》一文时,课文朗读完后,我们就设置了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解疑。这篇课文理解上不难,比较浅显,因此可以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板书自主学习问题如下: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设置好问题,这些问题弄懂了,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实现了。课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618jyw.com
堂提问运用得好,能轻松地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中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帮助他们走进新课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枯中寻趣

很多人都说复习课很枯燥,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在复习中加些乐趣,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比如我在复习标点符号专题时,引入了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这样学生更乐于去掌握好标点符号的用法。
而复习词语成语专题时,摘抄了一则民国时期的大军阀韩复榘担任山东省主席时在齐鲁大学的一篇演讲到黑板上,让学生找出使用错误的词语和成语来,并分析错误类型。
原文照抄如下:
“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十分感冒。今天来的人也不少咧,看样子有五分之八吧(5/8)。来的不说,没来的请举手吧!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请大家互相原谅。你们都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科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今到此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出来也是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学生兴致很高,在欢笑中很快的找出了使用有误的词语成语,同时也更准确的掌握了这些词语成语的含意和用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应借这次课程改革,认真研读好新教材,上好每一节课。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散文还是文言文,都能上出风格,上出风采。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让语文的地位也得到更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段屋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