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追寻追寻基于学生数学课堂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21185 浏览:954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走向,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在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这样的课堂就是基于学生的理想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建构主义;知识经验;数学思维;数学发展
1992-7711(2012)21-073-1
最近我听了学校一位年轻教师的数学课,教学的内容是“四位数的认读”。其基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创设了一个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认读其中商品的价钱(其都是三位数),并交流了三位数的读写方法。然后教师出示了一个为四位数的商品,并以此为契机揭示了课题。随后教师借助于计数器拨了一些四位数(其顺序为数中不含0的和包含0的两类),让学生尝试读写直至总结出四位数的读写法则。
课后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谈了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思考。然而通过静静地思索,我却心生些许顾虑:
在三年级的学生的脑中难道就仅仅只有会认读三位数这样的知识储备?
对于四位数的读写在生活中学生就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积累?
对学生这样一种已有知识经验的尊重和把握是来自于教师实在的了解还是主观的臆测?
读四位数,学生可能出现的症结在哪里?
带着这样的一种疑虑,我选了班中的三位学生(好、中、差各一位)做了一个前测:让他们认读了几个四位数。前测的结果显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四位数的认读并非一无所知。看来教学时由对三位数认读方法的复习入手虽然遵从了知识的逻辑起点,但是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却并非限于此。我们的课堂是否可以直接以学生的这种起点切入,我决定在自己的班中进行尝试,以下是教学四位数读写法则时课堂教学情境的描述:
课始之时,我直奔主题:“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过哪些数?”
毕竟是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学生坐在位置上就开始叽叽喳喳的交流起来了,有说认识三位数、四位数的,甚至也有说认识小数、分数的。
也许是问题切中了学生的经验之源,此时的学生显得很兴奋。我继而问道:“你能写出一个你认识的最大的数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数最大。”
学生写完后,我选择了部分学生写出的数板书在黑板上认读(选择最多的是四位数),事实上学生能写出很大的数,但并不一定能读得出,因为当我在黑板上写出100000时,很多基础好的学生开始说这是一亿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读的是像这样的数。”我指着黑板上的四位数说道,“你知道这些都是几位数吗?”
……
借助于直观的数,学生自主地解释这些问题,获取发现不是一件难事,而这时的发现对于它们而言又是具有生成性价值的,因为这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发现。
课后,我开始了一如既往的反思:这样的处理异于同事的教学在何处?对照这两种教学思路,答案似乎已经很清晰,那就是教学能否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

一、基于学生的数学课堂始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尊重和把握

尊重的意义在于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审视一切,包括对学生的定位,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教学设计的理性构建。它反映的是一种立场,一种基于儿童的教学立场。它阐明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目中有人”的教学态度。只有真正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教学才有可能真正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既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要,又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规律。
如果说尊重更多体现的是情感的成分,那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把握含有更多的是策略成分。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大致与教科书的认知结构相同,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把握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真正困难的是对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把握。就以四位数的读写为例,前者教学时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把握并没有出错,但却忽略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读写经验。虽说千人千面,但在任何一个集体中,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多少总会存在着一种“主流”。看到了“主流”,并对这种“主流”作出恰当的把握和利用也必然成为教学中重要的资源。而这样的教学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基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吗?

二、基于学生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

何谓教学的关键处,说白了无非就是学生认知提升的障碍处、思维运行的卡壳点。还以教学四位数的认读为例,教师除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准确的把握之外,还必须能够敏锐的捕捉到学生认读这些数的困难在何处?哪里才是他们容易出错的地方?了解到这些才能使教师的价值彰显于学生“不懂”与“懂”的转化处,才能使教学取得一通百通的效果。
要能够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和把握,而不是仅仅凭借自身的经验和主观的臆断、推测和揣摩。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将自己的实践建立在“实然”的基础之上,多思考些诸如此类问题:面对新的问题学生倒底是怎样进行意义的建构的?达成意义建构的外因和内因是什么?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和同伴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我想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到课中学生思维的真实流向,也唯有如此的课堂才是基于学生的课堂。

三、基于学生的数学课堂的最终指向是学生的数学发展

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发展而言,其发展不只是学科分数的简单提高,也不只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累积,它更多的是指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和领悟。具体而言就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他们的经验获得了怎样的丰富,数学素养获得了怎样的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又因为数学学习而获得了怎样的在拓展。而所有的这一切,也必将教师时刻关注的焦点所在。事实上,这也是对基于学生的数学教学的一种呼应,因为唯有真切追寻学生数学发展的教学才是真正基于学生的理想课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