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教育培训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国际气象教育培训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8064 浏览:248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国际培训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好气象国际培训。关键词:气象;国际培训;发展对策
:A
一、引言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隶属于中国气象局,历经北京气象学校、北京气象学院、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等发展阶段,2011年9月更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是国内唯一的综合性、专业化、高层次气象教育培训机构。干部学院是气象部门高层次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国家级基地、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和WMO/CGMS虚拟实验室优秀中心。干部学院主要承担气象部门中高层次管理干部、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气象业务和相关领域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师资培训、气象远程培训,气象干部培训和国际培训(为亚洲区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培训气象业务及管理人员)等。
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主要依托干部学院的学科和培训资源优势,加强国际培训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国际培训品牌班型,扩大中国气象教育培训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气象教育培训国际化水平。加强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气象业务、技术和管理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充分发挥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的平台作用,统筹协调气象国际培训任务,为WMO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业务骨干、管理人员和防灾减灾专家官员等对外援助培训科目,不断提升中国气象教育培训的国际影响力任重而道远。

二、气象国际培训发展概况

(一)发展中的国际培训

从2005年起截止到2011年底,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发挥师资、教学环境和地域等方面优势,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细心管理,已成功举办国际培训班20余期,其中承办科技部国际培训班3期,商务部国际培训班4期,中国气象局自愿合作计划(VCP)14期,同时赴越南和澳门举办培训班7次,取得良好培训效果。培训的国际学员超过500人次,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欧洲的100余个国家,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气象事业的发展努力承担其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培训内容涉及气候与气候变化、农业气象、卫星气象、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候预测以及海岸带灾害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早期预警等。

(二)与有关单位合办国际培训班

从2004年至2011年底,与国家气候中心等有关单位成功承办了7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每期培训班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前来授课,国际国内学员总数均超过130名。

(三)赴境外举办国际培训班

在不断扩大国际培训业务的同时,也走出国门多次赴境外举办培训班。

1.赴越南举办培训班

分别于2002、2006、2007、2008和2010年派教育培训代表团6次赴越南资源环境部举办国际培训班,培训越南学员约290人次。

2.赴澳门举办培训班

2008年11月3-7日,干部学院俞小鼎教授应邀为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业务人员授课,内容为X波段多普勒雷达的理论和应用,参加培训的学员约有15人。

3.赴菲律宾举办培训班

2010年3月9日至22日,俞小鼎教授应邀在菲律宾气象局(PAGASA)举办的《雷达卫星资料应用讲习班》上授课,共有38名菲律宾学员参加了培训。

三、完善的培训组织管理流程

高质量的培训源于高质量的管理体系,我们在国际培训的组织管理上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并且培训的结果和效果也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教科处的监督,国际学员通过填写反馈表和改进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之一,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一直以来举办了各类国际培训班,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及亚、非、欧、拉丁美洲等各国的高度赞赏,在2011年4月29日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接受了WMO外部评估,并顺利通过了评估。
为了紧密结合培训主题,有效完成培训内容为原则,课堂教学与考察参观相结合。为此,安排学员参观中国气象局业务单位、干部学院、参观名胜古迹以及考察气象实验站,这些内容都极大的丰富了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有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还为大家安排了学员论坛、按照常规每期培训班举办2次学员论坛活动,国际学员就本国气象业务的发展、气象服务特点、模式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国际学员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开设“学员论坛”,是尝试将培训中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模式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也是“寓学于教”与“学学相长”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模式,有利于增进不同国家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拓宽视野。

四、国际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招生问题

国际培训是培训中的一个特色,但是它又和一般的国内培训不同,国际培训工作存在着联系繁琐、手续复杂、时间紧、资金少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等等,使国际培训招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2008年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国际班只招到

3、4个国际学员,没有实现预定目标。

当接到国际培训班的教学任务后,立即着手执行国际培训班的工作流程,首先发函及招生通知到中国气象局国际司,请求将招生通知转发至WMO总部,再由WMO将招生通知分发至各成员国气象局。WMO还需将招生通知翻译成5种工作语言,因此最终将招生通知发至各成员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如果招生通知发送迟缓,势必影响国际培训班招生的人数,从而影响到整个国际培训班的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设置问题

中国式的教育方式是“填鸭式”的教育,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员的参与性不足,这样很难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没有动手实践性的课程,就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征求国际学员们的意见后,他们都希望加入上机实习等课程,增加动手能力。

五、今后工作发展的一些建议

充分利用干部学院气象业务培训的优势,设计稳定的品牌班型,主要在预报员上岗培训、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和气候变化、公共气象服务等方向开展国际培训,重点培训班型包括临近预报、卫星气象、农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学科方向和业务培训领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预报员的资格培训,继续扩大国际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交流与合作,为周边国家、亚太地区国家、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更多地提供服务。

(一)开拓招生渠道

面对困难,负责国际培训的班主任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以开拓进取的态度主动改进工作思路,积极开辟新的招生渠道,除了以往常规的招生方法之外,还通过电子邮件将招生报名通知发给各有关国家气象局局长和主管国际合作负责人,在WMO虚拟实验室的网站上发放招生通知,联系以往国际学员取得他们的推荐。这样,招生信息比WMO的正式通知可以提前1个月发布到世界各国,缩短WMO给世界各国下发通知、我们被动等待的时间。保证了国际学员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申请报名、机票和签证等事项,以顺利来华参加培训。这三年来国际学员的人数均超过30人。

(二)课程设置等问题

为了加强学员对课堂知识的透彻的理解,增加国际学员上机实习的机会,班主任积极和有关部门协调,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此外,为了有效地配合课堂教学,每堂课都安排一个班主任听课,对授课教师做出初步判断,课后再结合学员的反映情况,对于效果不太理想的老师,可以考虑下次换人。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

干部学院及部门的英文网站已经于2011年底上线,内容正在不断扩充完善中。英文网站将有助于增强国际网络培训功能,扩大对外宣传的力度。
此外,还以WMO奖学金计划的新任预报员上岗培训为契机,加强国际培训的机制建设,积极争取培训项目,开创干部学院国际培训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范红.WMO教育培训政策变化对我国气象教育培训的影响[J].继续教育,2012,(3).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发展规划(2011-2020年)[R].北京:2011,12.
【责任编辑:郭延彬】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