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设计在活动单导学方式下对“原电池”教学设计和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3687 浏览:10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化学能与电能》及《原电池》的教学设计入手,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原电池;有氧化还原反应;数学反思
1992-7711(2012)22-082-1

一、学情分析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电池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它的工作原理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而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觉得电化学很难,原电池和电解池很容易混。因此,我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设计了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和选修4第四章的第一节《原电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原电池的装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自学教材及查阅资料,提升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理论分析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优化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能量转化观,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四、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音乐贺卡响起)在一次生日party上,音乐贺卡的电池突然没电了,那是多么扫兴的一件事啊,今天在实验室没有电池,我们能不能让音乐再次响起呢?
[学生自主学习]

1.原电池原理的探究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
实验步骤锌片插入稀硫酸铜片插入稀硫酸
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问题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2: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H+的?
问题3:怎样想办法让这种电子的转移变成电流?
组内交流
列出想法
实验序号实验3实验4
实验步骤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导线之间接入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
寻找答案问题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2:电子从Zn到溶液中H+经历了哪种途径?
问题3: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问题4:电流计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组内交流列出想法
在学生完成实验4后,都迫不及待地把那张没有电池的音乐贺卡拿出来,接在锌片和铜片中间,音乐再次响起,学生品味着成功的喜悦。

2.原电池电极的判断、内外电路中电流的形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师导学]电池形成后自然要分辨出其正负极,那怎样判别原电池正负极?
[学生猜想并解释]从刚才所学知识从电子流动的方向得出结论。
[教师导学]怎样用实验验证假设呢?
[学生活动]在干电池和锌铜原电池中分别接入电流表,从指针的偏转方向的出结论。
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结论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别方法。

3.原电池构成的探究:两极一液一回路

[教师导学]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
在教师的支持下提出方案: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分别从电极,溶液,电路三个角度进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
汇报得出结论:(略)。

4.原电池的优化

[练习]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原电池。实验原理:
Zn+CuSO4=ZnSO4+Cu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教师导学]学生设计的原电池接上没有电池的音乐卡片,但是音乐只响了一会儿,声音就越来越弱了,为什么呢?将实验中的音乐卡片换成大的毫安表,观察数据变化,以验证学生电流减弱的想法。如何避免电流减弱呢?任何电池在使用的时候都要电流稳定,那如何解决电流的衰减问题呢?
[学生猜想]将锌和硫酸铜分开放置。
[教师导学]两个电极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有相应的电解质溶液,电极用导线连接起来,但是有没有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呢?取盐桥,介绍盐桥的作用。与原来简单的原电池相比,该装置实现了原电池的优化,形成稳定的电流。

五、教学反思

1.从学科特点看教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课突破了以往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以学生实验探究为主,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2.从教学设计看教学效果。

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思路清晰,学生也能很快知道本节课中分四个问题探讨了原电池的四个方面。活动单导学案在课前教师必修精心准备。学生学习过程中,气氛热烈,思维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的判断、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以及原电池的优化,为后面学习化学电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