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盖茨盖茨比“了不起”学士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5166 浏览:172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以往我们对这篇小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它揭露了美国梦的破灭,描写了出身低贱的盖茨比无论怎样奋斗也不能得到自己心上人的爱情悲剧。而对盖茨比这个人物缺乏情感,认为他太天真、幼稚,对他不懈的追求觉得可笑,对他的遭遇同情少,赞扬更少,也有的学者说他的“了不起”即是平庸。[8]所以,本文从爱情、金钱、人格魅力三方面去分析盖茨比,努力搜寻他身上的正面闪光点,进一步阐明盖茨比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关键词】爱情金钱人格魅力幻灭美国梦
1006-9682(2012)11-0033-02
一、引 言
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生活在19、20世纪之交,代表美国文化史上一个关键时期。他既体验到喧嚣的二十年代的“爵士时代”(Jazz Age)的表面繁荣,又预感到它好景不长。其实这种认识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也使他成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进入我头脑的故事都包含某种灾祸,在我的长篇小说里,可爱的青年走向毁灭”。[7]所以,菲茨杰拉德吟唱的“爵士时代”不是一首热情洋溢的歌,而是一首悲切的哀歌,一曲“美国梦”遭遇破灭的哀歌。当菲茨杰拉德因心脏病过早的去世时,评论界认为他和他的作品所描写的时代一样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评论家们从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发现了远比他描绘的花花世界更为重要的价值。从那时起,这位一度曾被盖棺定论的作家便名声大振,他的真正价值正在进一步的被发掘。[10]在此,本文仅从爱情、金钱和人格魅力三个层面对盖茨比的了不起进行浅析,同时也让读者体会一下生活在美国20世纪下层社会的一位汉子的心理状态和其奋斗历程,揭示其个性的了不起,这也许是菲氏写这篇小说的主题之一吧,因为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把盖茨比冠以“了不起”的。

二、盖茨比的爱情观

盖茨比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穷孩子,他爱上了一位大家闺秀黛西。遗憾的是盖茨比不论如何奋斗也逃不脱被黛西甩掉的命运,最后甚至搭上了性命。从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负心女子痴心汉”的故事,实际上小说的内涵要深刻得多,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盖茨比的悲剧结局意味着所谓人人都有均等机会实现自己愿望的美国梦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句空话,出身卑贱的盖茨比无论怎样去奋斗也娶不到黛西”,[6]但除了这方面的象征意义外,从人物的个性出发,我们会发现盖茨比身上还有许多爱情的话题。起初,盖茨比是个被上流社会排挤的默默无闻的青年,为了能与心目中的大家闺秀黛西来往,他不得不抓住一切机会去实现心中的理想。当然,他也明白彼此之间的差距之所在,所以总觉得有“一层无形的铁丝网在中间”,事实上,从后面的结果看,直到生命的结束,他也未穿透这铁丝网。在荒淫的社会中,他仍保留着纯洁与天真,而正是这份纯真使他与肮脏的富有阶级格格不入,[3]虽然,当初他与黛西来往含有不择手段的成分,因为他有意给黛西造成一种安全感,让她相信他的出身与她不相上下,相信他完全能够照顾她。为了兑现诺言,实现心中梦想,他开始漫长的奋斗。而且用汗水、耐心、毅力和本事谱写了五年的里程。小说有一段他与黛西阔别五年后的第一次对话:
“We hen’t met for five year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s,” said Daisy.
“Five years next November.” Gatsby answered.
到十一月整整五年,盖茨比脱口而出,说明他期待黛西的日子精确到天。人们常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思念亲人的痛苦,那么这五年盖茨比就度过了数以千计的思念夜,其痛苦是非常人所能理解的。如此能坚持下来的人怎能不让人敬佩呢?俗话说,梦想是克服困难的动力。黛西永远是盖茨比心中的梦想,是永不灭的绿灯,象征着希望,激励他前行,即使在为黛西奉献生命的时候。盖茨比对理想爱情执着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奉献精神确实“了不起”。

三、盖茨比的金钱观

从作者自身的生平来看,他与盖茨比的基本轮廓有诸多相似之处,关于恋爱与金钱的问题,菲茨杰拉德更有他精辟的看法。他追求过理想的爱,但爱情离不开金钱,理想的爱只能导致他自我毁灭。[4]1920年,他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出版,伴随而来的是滚滚财源,同时赢得了多年恋人珊尔达,可谓名利双收。结果,珊达尔挥霍无度的生活使他入不敷出,财源断尽。在生命结束最后数年是他精神上和生活上极不稳定的阶段,他力图重振旗鼓,但不幸于1940年因心脏病去世。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菲茨杰拉德和珊达尔就是盖茨比和黛西,只不过菲氏稍微幸运,他与心上人结合了,但结局大同小异,均以悲剧收场。
小说中的盖茨比与作者一样,也饱受爱情和金钱的双重折磨。这一点小说中深有体现:“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 he said suddenly. That was it. I’d never understood before. It was full of money——that was the inexhaustible charm that rose and fell in it, the jingle of it, the cymbals’ song of it. High in a white palace the king's daughter, the golden girl.在这里,巫宁坤先生的译文中把女郎前面表示颜色的“金黄”(golden)故意翻译成“黄金”(gold)并非故弄墨文,而是点缀出女郎本身是金钱的化身,因为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甚至,她的形象也像银子一样熠熠发光(gleaming like silver)。盖茨比心中的黛西是需要金钱作为后盾的。所以,盖茨比才有了五年的奋斗,然后建豪华别墅,宴请上流人士。须知他在年轻时一天连五毛钱也存不下,因为在他的时间表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周储蓄五元(涂去)三元,括号中的“涂去”二字,说明当时挣钱的艰辛,一周三元折合成天数则一天四毛。宴会上那花花绿绿的世界消耗了盖茨比多少个三元钱,但比起爱情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在盖茨比看来,金钱只不过是进入天堂和上流社会的云梯,是实现理想爱情的试金石罢了。我们可以说盖茨比是爱情的奴隶,但绝不是金钱的奴隶。有人认为盖茨比是集小丑和国王的角色于一身的,在他的盛大宴会结束后就恢复他本来的小丑真面目。这似乎认为盖茨比是小丑,无需同情。但我们应多一点同情心,从人性的角度重申盖茨比的爱情观和金钱观。盖茨比金钱有了,对理想的爱情的献身精神也有了,但没有的是圆满的结局,这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可见,菲氏所揭示的社会主题深刻,令人发省。最后,我们套用一句诗,作为对盖茨比金钱和爱情观的总结:金钱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二者皆可抛。

四、充满魅力的人格

It was one of those rare iles with a quality of eternal reassurance in it, that you may come across four of five times in life. It faced——or seemed to face——he whole external world for an instant, and then concentrated on you with an irresistible prejudice in your for.
首先,从这段肖像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雅致的外表。盖茨比与一般的达官贵人体态不一样,言谈也不一样,他是个易于接近的俊小伙。接着小说从众人口中得知:盖茨比杀过人,当过间谍、贩过私酒……这些描写并非猎奇,而是说明他的曲折经历,自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按一般逻辑,在这种环境中一路闯出来的人本该是一副冷面杀手、凶残恶极之人,但盖茨比身上丝毫看不出一点这类人的影子;相反,除了外表迷人还给人以善解人意的感觉,这一点可从下面的谈话中再次得到证实:“Oh, that’s all right.” he said carelessly.“I don’t want to put you to any trouble.”对话中盖茨比的“I don’t want to put you to any trouble.”话语足以说明他待人礼貌有风度,为人处世细致而周全,这种品质的确让人敬佩。
其次,他具有坚韧刚毅的个性。小说对盖茨比五年挣钱的艰辛史并未做细致的描写,而是一笔带过,但我们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中推测一二。例如,小说不止一次地写到:“他晒得黑黑脸的皮肤很漂亮的紧绷在脸上”(His tanned skin was drawn attractively tight on his face),一个“黑”﹙tanned﹚字引起人无尽的遐想,想象他在烈日下四处奔波的身影,紧绷的皮肤又说明他在艰难岁月中锻炼出的强健体魄。小说的最后,作者又不惜笔墨地完整介绍了盖茨比小时候的作息时间表。从其最后一句:Be better to parents. 我们还发现盖茨比还是个孝子。纵观盖茨比的一生,他基本是按他的时间表执行的。此外,从时间表“每周读有益的书或杂志”使人想起汤姆的情妇茉特尔所读的《纽约闲话》(town tattle)。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此书的内容,但仅从书名看也绝不是什么有益的书了,汤姆和情妇在生活糜烂之余,只能捧着《纽约闲话》打发光阴。汤姆这个东卵的人,当时的“上流人士”却这么虚伪,空有一个魁梧的身躯,与盖茨比相比显得如此渺小,他们花花绿绿的外表掩饰不住堕落源于:期刊论文www.618jyw.com
的本质。这些锦衣玉食的富翁往往是精神的乞丐,道德的罪人。[9]难怪连涅克也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起还比不上你”(They’re a rotten crowd),其实这也是作者的观点,从而反衬出了盖茨比的人格魅力。
五、结束语
以上分别从爱情、金钱和人格魅力三方面对盖茨比做了浅显的论述,使这个人物形象在人们心中更加真实更加生动。使我们能体会金钱时代财富占有者的无情冷酷和种种非人的行为,明白盖茨比沉淀于爱情及伴随爱情而来的自我毁灭,也了解一位汉子在金钱和爱情的双重折磨下挣扎和奋斗的经历。当然从大方面来讲,小说的主题是对美国梦破灭的描述,虽然它已是过眼烟云,但人们仍然迷恋美丽的美国梦。时代已进入21世纪,美国梦的涵义仿佛渐渐变得具体了许多。对于一般的老百姓,美国梦的内容实在得就像板上的钉子:一栋带车库的独家楼(single family house),涂了白漆的木篱笆,围起前后院绿油油的草坪,夫妻老婆两个半孩子,再加一条狗。[5]对于有雄心壮志的弄潮儿来说,仍然是机会、财富、自由和浪漫的代名词,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梦就是梦,很难用一个模式来概括,但不管怎样,“美国梦”会成为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或许他的阴魂未散,笼罩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编织出许许多多类似的梦幻,而这些梦幻又不知会引出多少令人感叹的故事,明辨的事理,还是那句老话: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参考文献
1 F. 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4

5、7108~109、154

2 刘婷.孤独的狂欢者[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3):42~43
3 封虹虹.社会的局外人——谈盖茨比的边缘性(英文)[D].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2004:528~533
4 秦小孟.当代美国文学概述及作品选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9
5 莫虎.新书架[J].神州学人,2000(6):30
6 万莉.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280
7 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2
8 杨磊.了不起的追求者的悲剧——评盖茨比的“了不起”[J].大学时代(B版),2006(11):43
9 虞建华.20部美国小说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191~192
10 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596~6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