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学方法运用理由教学策略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7642 浏览:1229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活”的课堂,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动,课堂“活”起来有很多方法,但问题教学法却是不可或缺的良法之一。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问题教学法,有两个关键:一是用好“疑、思”二字,二是注重启发和互动。那么,如何开展问题教学,如何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借助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联系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众所周知,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来自生活的问题,学生既有关注兴趣,更有探求。如在学习战争的原因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段“闭关锁国”的资料,并且又出示了两首歌谣《炮子谣》与《口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两三里。我所畏者烟,杀人不计亿千万。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煎熬。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一口二口,精神抖擞;三口四口,吸了不想走;五口六口,万贯家财丢手;七口八口,妻儿离家出走;九口十口,挟着人家屋檐下的破棉袄就走。”在此基础上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中国为什么落后?(2)中国落后表现在什么地方?英国先进表现在什么地方?(3)输入会对中国人民造成什么危害?由于材料的主题突出,文字浅显,读起来上口,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了。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些问题,其实并未脱离基础知识,缺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学生们围绕问题积极讨论,课堂肯定是“活”了。而我只是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获得对历史新的体验,尤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历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618jyw.com
史责任感。

2.利用不同人物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而产生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如在讲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一问题时,我出示了一段材料:在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时,陈赓在战场上严重失利时刻,曾帮助脱离险境。延安整风时,康生对陈赓说:“当年,如果你不救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仗了吗?”陈赓坦然地答道:“当时,如果死了,不就成了烈士了吗?”然后提出问题:结合史实评价两人的观点?我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展示交流。这样做,学生查阅筛选,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学会了合作学习,还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能做到观点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由此,学生也体验到历史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3.利用反问或假设,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产生矛盾,激发学生探究

我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时,适时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落后是不是一定要挨打?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证明你的观点。学生陷入短暂的沉思后,发言的积极性很高,争论异常热烈,形成各种认识,出现多种观点。有的说,落后必挨打,证明是两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的说,落后不一定挨打,证明是当代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有挨打。有的说,落后也能打先进,证明是辽、夏、金打北宋,金、元打南宋。有的说,落后抗击先进,最终打败先进,证明是中国的抗日战争。
我在总结时,首先高度肯定他们观点与认识的创见性、合理性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学生思路清晰了,知识也得到了升华。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要营造平等的课堂,视教学过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成问题的过程,那么,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同时,课堂“活”就不只是形式,而是把有效性落到了实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