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王三怀王三怒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5077 浏览:197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屈原贾生列传》末尾有语,“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一悲,志洁行廉;二垂涕,心系祖国却葬身鱼腹。“与日月争光”的屈原,深深震撼着司马迁,千百年来也让多少仁人志士唏嘘叹息,悲慨不已。楚怀王动辄发怒导致屈原由见信而见疑而见黜之困顿永远定格在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翻阅《屈原列传》,都会有一种隐隐的刺痛由心底遍及全身:怀王愚钝及刚愎自用不但酿造屈原的个人悲剧更使楚国在他之手走向衰落。
怀王怒一:屈原被疏,贤明生怨。
《史记·屈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上官大夫为什么要夺稿呢,古今楚辞学者有不同的推论,无论嫉妒贤能还是维护自身利益,上官大夫与屈原有了仇怨却是事实, 随之向楚怀王谗言屈原,从而使屈原从楚怀王的信任转而被疏远。怀王不明不鉴,一怒即亲小人,君臣旧恩不念,置贤臣于不顾。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怀王怒二:伐秦未果,风雨飘摇。
当时具备统一条件的只有楚秦两国,“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 ”。而楚怀王在位三十年,正是楚国由强盛走向衰败的时期。当时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结成联盟。秦惠王派张仪运做此事,张仪信口雌黄向楚承诺 :“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婪轻信张仪,绝交齐国, 欣欣然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仪诈楚”事件。事后“怀王怒,大兴师伐秦”,怀王暴跳如雷,他由狂喜变成暴怒,要大举进攻秦国。公元前313年楚怀王动员大兵,从函谷关到武关一线,全面攻打秦国。战鼓敲响,兵车既行,然秦”破楚师”,“斩首八万”,“虏楚将”,“取楚之汉中地”。怀王又战,“以深入击秦”,“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外交上的摇摆不定,无情无义终食苦果:齐怒,“不救楚,楚大困”……伐秦声势之浩荡, 结局却以尴尬谢幕。此后郑袖干预朝政,收受贿赂,放走张仪,令楚国终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在与秦的较量上,楚怀王直率如婴孩,悲喜交加,情绪起落,喜则轻信外人,怒则举兵讨伐,直截了当,性格鲜明,让人无语。易中天先生说过,人生的两大悲剧:一是踌躇满志,二是万念俱灰。套在此刻的楚怀王身上,再恰当不过。
怀王怒三:淫威不屈,客死异乡。
秦武王继位,野心勃勃,于公元前299年发动战争,一下夺取楚国八座城池,楚节节溃败,狼狈不堪。秦视楚如困鼠,打击后再予以安抚。秦昭王致函楚怀王,提议两国会盟,重修旧好。楚此时内忧外患,苦不堪言,接到此书信,楚臣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楚怀王前往,以庶子子兰为代表;一派以大夫昭睢、屈原为代表,认为秦毫无信用可言,千万不能去,去了恐生变,被秦扣为人质。楚怀王却要发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大无畏精神,力排众议,浩浩荡荡前往秦武关。可历史往往是残酷的,“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 堂堂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楚怀王在秦国被软禁了两年。秦昭王十年、楚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怀王偷逃出走,打算返回楚国。秦王发觉后,派兵严密防守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便绕小道到赵国,请求赵国护送自己回国。 刚继位不久的赵惠文王怕得罪秦国,不敢让楚怀王进入赵国境内。楚怀王只得再逃往魏国,但秦国追兵已赶到,将他抓住带回咸阳。经过此番劳累、惊恐,楚怀王一病不起。第二年(公元前296)楚怀王郁郁而病死于秦国。
性情莽撞,思想混沌的楚怀王饱受诟病,然而身处逆境,却能以国家大事为重,个人惨遭羞辱而不失国格,面对淫威,不曾退让。危难之际表现的坚贞坚韧也算为人生涂上有力的一笔,尽管此中充满多少悲戚与惋惜。
怀王怒之续:子承父业,人去国灭。
楚怀王被劫持扣押在秦国咸阳时,在齐国为人质的太子横回国继位,即楚顷襄王。太子横登基后“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子兰,即先前极力怂恿其父赴秦之约的中坚力量,他亲自将父亲送入虎狼之口。楚怀王赴秦之约,屈原力阻之,不听,身陷囹圄;怀王入秦而不反,屈平“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忠心天地为证,日月可鉴。屈原幽叹“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子兰怒,顷襄王怒,何尝不是楚怀王怒之延续?!弟兄秉承家风,效仿愚父,孰能匡之!楚有屈原,幸也,屈原致力于怀王、顷襄王,悲矣!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楚怀王轻信秦人,赴约,魂滞异乡;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诈以公主许配给楚顷襄王,楚开城迎亲,秦军长驱直进,攻入楚都郢,马蹄践踏,生灵涂炭,泱泱大都,夷为平地……父子两代,如出一辙。屈原长跪力谏不果,投江自尽。
经历了楚顷襄王等五王的苟延残喘,楚国终为秦所灭。
司马迁对于人物描写,实在是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当他写到自己所敬仰的人物时,赞赏之情就溢于言表;写到人物的悲壮身世时,泪水与笔墨一起涌出;写到所憎恶的人物时,简直就能听到他那咄咄斥责的切齿之声。司马迁正是以如强烈的感彩,显示了自己的特色,给一部《史记》深深打上了他个性的烙印。司马迁在所描写的历史人物身上,表现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倾吐着对先贤的思慕和追念,发泄着对专制暴政的憎恨和不平。司马迁以“怒”来状楚王父子,言简意赅,一字传神,力透纸背。怒,于常人,给人以暴躁,不温顺之感;于一国之主,却关乎贤臣彰显其忠、社稷安危。怒容之下 ,人人皆惧,朝堂之上,哑然无声;贤者欲求谏,轻则黜之,重则身亡;万万人之上者,闭目塞听,昏聩无以复加,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
刀光剑影已暗淡,鼓角铮鸣也远去。多少恩怨痛仇化为尘埃。楚怀王何曾想到自身的昏庸无能,而“怀王三怒”造就了一位悲情诗人,却引领一个大国由昌盛走向衰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