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探析市场视野中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30931 浏览:136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应面对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招生专业结构,改革育人模式,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从而形成“招生带动培养、就业;培养保障招生、就业;就业促进招生、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招生 培养 就业 良性 互动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依靠三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一是招生;二是培养;三是就业。因此,“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建设发展链条中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三个环节脱节,高校就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探索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者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是高等学校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健康和谐、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者的良性互动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面对市场,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奠定“招生、培养、就业”的坚实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高校扩招,使劳动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总量不断增加。“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已经发展到1792所,在校生专科学生数量达到1562万人,研究生97.9万人。从1998年到2006年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从108万增至546万人。”由大学生总量增加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难严峻地摆在社会面前,似乎表现我国的大学生太多了,原来的天之骄子现在连工作都不好找了。实际上,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仅从每万人中大学生所占比例就可以看出。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美国为52人,加拿大为580人,韩国为571人,我国为120多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也远远低于日本的48%、美国的52%。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矛盾所致,而是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的表现。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招生上,调整专业结构,招收和培养社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会主义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解决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高校要面对市场需求,从自身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出发,招收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相应扩大急需人才专业的人数,为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面对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情况,优化专业结构。国家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解决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发展的问题,这就必然带来培养人才、输送专业劳动力的教育结构调整,以期通过教育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招生专业结构调整,必须与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在当前一段时期,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第一产业结构比重下降。面对这种情况,高校面对市场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就要适当控制以学术、教学、研究为导向的学科型专业的规模,扩招专业的重点应放在工、农、经管等应用学科的新型专业方面,面对高新技术,围绕新兴产业进行招生专业调整。
通过就业市场,我们已经看到,高校各个专业在就业中面临不同情况,有的供大于求,有的供不应求。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上,对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师范类的毕业生需求相对旺盛,而对哲学、历史、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当前高校的专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不匹配的情况,高校在设置招生专业时,只注意了自身的逻辑发展,忽视了参照市场的发展需求,出现了“招生、培养、就业”相互脱节的现象,迫切要求高校面对市场需求做好招生专业结构调整,注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的设置和招生人数,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互动,保持高校“进口旺、质量高、出口畅”的发展态势,既扩大入口,又注重质量,还解决出口,才能实现三者良性互动,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针对市场,改革育人模式,提供“招生、培养、就业”的质量保障

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增长方式变化,使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水平高低和素质,从而,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上了重要日程。只有切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市场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培养和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层次相当的各类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构建与市场人才资源需求相对接的高校育人模式。
高校育人模式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等各层面有机统一的整体。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环节,集中体现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基本问题上。
在教育理念上,要树立“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基本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理念,按照教育规律,遵循教学计划,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基础,培养能力,突出专业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技艺性、操作性,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要锁定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目标,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整合调整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的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知识转化程度,防止学生知识陈旧,以适应市场需要。
在课程设计上,要以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为方向,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为标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学科的交叉、综合、渗透。包括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和渗透以及基础学科向新型学科应用学科的延伸,克服专业划分过细、彼此孤立的现象。特别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方面,开设相应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职业生涯理论知识,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定位,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提高就业能力,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在培养方式上,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就业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要加强与社会、与企业的横向联系,建立多层次多种类的实习基地,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适应社会、单位的要求。要强化跨学科选修、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外语、计算机的教学。在一些有条件的专业开设双语教学,强化通识教育的系列课程,通过培养方式的更新,使学生既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既具备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