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逆序“逆序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24469 浏览:108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整合,综合素质成为人才的必要条件。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探索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式。本文从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逆序教学法”,阐述了“逆序教学法”的特征和效果,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逆序 教学 统计学 效果 应用
所谓“逆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时按教材内容的反向顺序来讲。实际上,这一方法的运用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导入和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尝试去如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再回过头来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现以统计学授课中的一部分内容讲述为例:
调和平均数的正常讲解顺序为:介绍概念、特点、公式,举例,应用。实际上按传统的这一方法去讲述,虽然符合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在介绍概念时,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对后序知识就会难以接受,使这一简单问题就会复杂化。采用逆序教学法,可以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某同学去三个地方去采购苹果,甲地苹果每公斤10元,乙地苹果每公斤12元,丙地苹果每公斤11元,三个地方各花20、3

6、44元,请问这位同学采购苹果的平均是多少?

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题。事实上,对前面加权算术平均数知识掌握扎实的同学很快就会得出答案。教师接着提出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总结该题的解题思路。实际上,学生梳理完自己的解题思路后,会发现这正是调和平均数的解题过程。掌握了其解题过程,再引导学生推理出调和平均数的公式,学生此时就会顿悟,并享受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总结出调和平均数的特点及概念,知识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同样的问题,在所授同门课程的另一个班级,采用了正常的讲解顺序,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讲解概念时似懂非懂,解决问题也是机械的照搬公式,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来。与运用“逆序教学法”产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通过逆序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班级的应用实验,发现逆序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 与传统的课本知识介绍顺序相反,体现了“逆序”的特征

传统的课本知识介绍的顺序为:本节知识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意义,计算方法,应用举例,课后习题。教师也是遵循课本的知识体系去讲解课程。而“逆序”教学法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采用反向顺序教学,先把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来,由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解决,然后总结概念。体现了与传统知识的“逆序”。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老师讲的内容基本都在课本上罗列出来。课堂讲授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主角,而“逆序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学生这一角色为主角,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3.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如何解决问题入手,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动手操作过的容易记住,先动手,后理解;而课本知识的介绍是:先记住,后动手,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老师讲解后让学生模仿去做,没有学习知识的新鲜感,求知欲得不到激发,教学效果当然可想而知。而“逆序教学法”的实质就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去讲解内容,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这一主体应发挥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刻板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任务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大大增强。
运用“逆序教学法”,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认识提高的过程,只有充分的享受了思考与探索的过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会更深刻、更扎实。老师充当督导的身份,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真正发挥其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逆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师对枯燥理论的讲解大大降低,能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真正体现“教、学、做”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一体,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学质量提高。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标准相吻合,适应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但逆序教学法也有它的不适用之处,针对一些纯粹的理论知识,在知识层次上有明显的先后之分的章节,是不适用此教学方法的。但不可否认,逆序教学法在统计学的讲授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尝试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来说有其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