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性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17597 浏览:739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中必须追求的基本目标。为此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45分钟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对于显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建构。
在“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中,知识重在逻辑性,技能重在操作性。知识是可以言传的,而技能则需靠体验和感悟,因此,“知识与技能”应作为两个维度来确立目标。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多是属于隐性的,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容易“贴标签”。但是,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恰恰是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的,这是隐含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的,也是语文学习的动因之一。当然对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绝不能急于求成,它是一个“长期目标”,只能融合、渗透在教学中。因此,对这些目标必须作出系统的规划,通过一课时或一阶段的教学,要达成什么样的初级目标和终极目标,要做到心中有底,有方法,有步骤地实施。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目标定位必须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目标定位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实际,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切不可起点太高,否则确立的目标就会流于形式。在实现课程标准时,要深刻领会其实质,要进行系统科学地计划,在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课程的所有目标都当成课时目标来确立,势必会出现课堂教学重形式而缺实效的结果。

二、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时,只是把分组探究作为一种外壳,具体教学内容则是越俎代庖,代为回答。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到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时间上的浪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很少,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探究范围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用教师的“讲授探究”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建构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大打折扣。
要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应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充当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在探究过程中,当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当学生设计的方案不合理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正不足;当学生交流讨论出现争执时,教师应及时地协调关系,鼓励他们更深入探讨;当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当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述结论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补充。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应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三、活用教学模式,探究避免过度自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也有其缺陷,每一种方法和模式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和模式。教学过程中,过重地注重模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往往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随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中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建构多样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实施以来,有些语文教师挖空心思地把学生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处心积虑地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和多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图培养创新、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对问题的探究,许多教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现成的答案之外寻求新的尝试,甚至无所顾忌地迁移和延伸。学生积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极发言固然是好事,但教师应适时加以纠正,如果一味地迁就、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等情况,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也顾此失彼,抓不住学习重点,造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或情景时,切不可过于开放自主,要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做一些必要的引导和提示,以利于学生有目的性地思考和活动,做好课堂预设,准确激发课堂生成,如此,课堂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

四、避免短期效应,注重长期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追求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内容通过课时教学就能够实现,并能立竿见影,这是教学的短期效应和显性效应。但是作为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更多的内容,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则需通过长期的教学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大作用,这是一个长期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短期效应,更应注意长期效果,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才能真正体现出课堂的有效价值。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