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民生广播民生新闻采访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25986 浏览:1192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广播民生新闻采访是广播民生新闻编辑制作播出各环节中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广播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能够使广播民生新闻生动形象,更贴近百姓生活,引起受众的收听兴趣。广播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主要有:以平民身份寻找平民视角,与受众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根据不同人、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采访。
【关键词】广播民生新闻 采访策略 现场 平等交流 灵活
1674-4810(2013)04-0200-02
随着多媒体时代各媒体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为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获取信息的渴望与诉求,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广播民生新闻应运而生。而广播民生新闻中的采访就成为关键,其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广播民生新闻的成败。广播民生新闻应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首先应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大要素。广播民生新闻来自老百姓的普通日常生活,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况、生活空间;关注老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让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欢,使节目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节目。

一、以平民身份寻找平民视角,与受众建立平等交流关系,寓问于谈,深入交流

1.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从百姓视角出发,平等而真诚地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交流

对于广播民生新闻的报道,记者要以平民身份,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思考,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从最基层的百姓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中,发现和挖掘具有普遍意义或对百姓生活有积极意义、启示意义的民生新闻。记者必须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角度,在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新闻价值的判断取向上,以群众需求为准则,突出新闻为受众服务,把群众的关切度和新闻对听众的吸引力为重要标准,打造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品牌栏目。记者在广播语言语境上也要体现平民意识。在与受众交流中,要切记记者本身的身份是“平民”,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这对记者与人们交流时应遵循的礼节、礼貌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记者的平民视角显得尤为重要。记者与被采访者保持平等交流的关系,让被采访者真切地感受到记者的真诚可信,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样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采访效果。

2.广播民生新闻记者要捕捉关键信息,切中要害,以此与采访对象坦诚地深入交流

在采访活动中,广播民生新闻记者是整个采访活动的主导、总导演;采访对象是主体、演员。一个经验丰富、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新闻驾驭能力的新闻记者并不需要在采访现场发表长篇大论,而应该巧妙地穿针引线,把“舞台”交给被采访对象,引导采访对象尽情发挥,演好、演活新闻报道这场“戏”。记者采访提问,应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把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概括。由于时间非常紧,记者应该紧扣采访主题,少说废话、空话,以免偏离主题,使采访变成漫无边际的漫谈。另外,作为广播新闻记者,提问应具体明确,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一针见血,切忌空洞抽象的假大空,让采访对象不知所云,这样的采访无疑要失败。除了当好采访活动的总导演外,一名好的民生新闻记者还必须出色地当好捕捉新闻信息的“猎手”。现场采访记者要勤于动脑,反应敏捷,善于发现对方谈话中的关键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并准确捕捉所要得到的信息。同时,记者采访时向采访对象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采访对象深谈,谈出真话,谈到要害。作为广播新闻记者,在提问的过程中要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深入交流,注意从谈话中发现新闻,从谈话中挖掘新闻,把最关键性的问题挖掘出来,把最精华的东西摄取出来,“炒”一盘丰盛的新闻“大餐”,奉献给广大受众。

3.记者还要善于抓住民生热,使整个广播新闻的主题得以升华

广播民生新闻中关乎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及医疗卫生等政策的资讯和解读,关系三农、医保改革、社会保障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息提示等的报道,因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真真切切地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故而颇受百姓关注。

二、记者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采访

由于被采访者年龄、职业、性格、个性、经历、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在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中,遇到的人和事难免各种各样。因此,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言语表达就应因人因事而异,立足实际。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临时制定相应的提问策略,灵活应对,做到“对症下药”。

1.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记者的采访方式必须灵活多样

广播民生新闻因其民生特性显著,服务性较强,较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因而,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时机,根据采访对象的性格特征、当时的情绪状况,选择最恰当、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提问交流。避免与被采访对象发生不快乃至不必要的冲突。对性格直爽的人,要采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言语提问交流方式;对脾气暴躁的采访对象,要尽量委婉,语速尽量缓慢。总之,采访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能否做到让采访者、被采访者和受众三者满意,这与记者的个人职业素养有极大关系。
2.对于遇到专业性领域的广播民生类采访,记者务必做好充分准备,要有备而来,以防留下采访“后患”
记者要对采访对象从事的工作、活动和所研究的领域有较为翔实的了解,才能保证采访的深入,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记者还应当是一个多面手和“杂家”,要了解多方面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性知识,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用自己所掌握的广播知识,和采访对象深入交流,赢得采访对象的佩服与尊重,让采访对象和记者无所不谈,以便掌握足够的一手资料,使自己的采访内容丰富,对观众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还要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和对专业问题的认知水平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和吻合受众水平的问题,用来强调、解释、说明采访内容,确保受众简单明白地接收、接受信息。

3.面对特殊的采访对象,要善用特殊的采访方式进行采访

提问特殊采访对象的手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采访对象因存在过错或违纪、违法行为等,这些人在面对记者时,他们要么推卸责任、掩盖真相,要么干脆三缄其口,对实质问题避而不谈。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有经验的新闻记者应有思想准备,应制订对策,根据不同的人采用先入为主、适度刺激、隐性采访等手段进行特殊提问,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采访对象的确存在过错行为,适度刺激,要以不伤害、非敌意为度,谨防人身攻击,以防矛盾激化,否则就会葬送获取好新闻的机会。在使用这些特殊手段进行采访时,记者切记要尊重广播新闻事实、遵守法律规定、严守职业道德、讲究党性原则。
总之,广播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作为记者,我们应善于以平民的身份,从平民百姓的视角思考,与被采访者保持平等的关系,让被采访者感受到记者的真诚可信,坚决避免让其感到记者高高在上,自己像是在被“审问”似的,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进而达到与被采访者深入交流的目的。
广播民生新闻的采访提问技巧是一门学问。所谓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记者在日常采访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探索,灵活多变。
参考文献
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321~325
赵华荣.浅淡广播新闻采写的角度把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80~81
[3]马晓平.浅析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69~70
〔责任编辑:李锦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