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中心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6130 浏览:700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高考的影响下,高中语文课越来越侧重于知识的灌输、答题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它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对学生心灵塑造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日趋深入,如何上好语文课,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心智健全的学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而情感教育恰恰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方法 注意的问题
本文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和实例入手详细地阐述了情感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语文课作为一门贯穿基础教育的语言学科,不仅是一种必备的工具科目,更是一种思想与内涵融为一体的表情达意的重要科目,梁启超说:“用情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因此,充满温情与暖意的课堂,才能真正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长为一个健康、善良、阳光的人才。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这样气氛的课堂呢?教师成为主导这一切的重要因素。

一、教师的感情是学生情感的源头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的期待,不能总是埋藏在心灵深处,也不能总是表现为严格的要求与训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常常语言犀利、目光冷峻、面若冰霜,这样的主导者引领的课堂也必然是如死水般沉寂、冷漠。相反,教师温和的眼神、含笑的面庞、柔婉的话语则能成为沟通师生心灵情感的桥梁。而这种行为也会起到互动的作用,因为学生在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信任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灵震撼,这种震撼再带动他们萌发最朴素的感情:喜欢这位老师,喜欢这个学科。这种暗含期待的情感,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向往,点燃了学生对学习的。同时这种类似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增强积极向上的情愫,并在不知不觉中也将关怀、真情回馈给这位老师,甚至更多人。

二、合理充分地利用语文课堂做足情感教育的文章

1.备好课本,备好感情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即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把握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该提前深入的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为课堂情感教育做好准备。

2.借助文本的情感震撼点激发学生纯真的内心,向善向美

文章都是有情物,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文章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让字字句句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事情或景物在思想、空间、距离上相互交融,产生情感上的移情和共鸣,深刻领会作者在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情感。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就积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寒冬,“提着菜篮去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似乎自己就是大堰河正在忍受着双手被冻得发麻却仍微笑的苦涩,加以朗读同学动情的声音,学生们的心仿佛都捏紧了、发酸了,想象中的情景与现实感觉真切的唤起学生对于勤劳善良的贫苦人民的同情。与此同时,我在授课中不时的提醒乳儿对大堰河的深厚情感,联想辛苦哺育自己的父母,去体察他们的苦与乐,牵动感情迸发,进而托出珍视亲情、呵护亲情、回馈亲情的主题。
学生在这样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情感的神经被调动起来,设身处地去品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真切地倾听文章中沉甸甸的真情,在感动与中领悟作品的深意,并获得最直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接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也会长久地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沃野,长成灵魂的标杆,指引学生翱翔在真与善的青天中。

3.由课堂内容拓宽领域迈进现实生活,适时做情感教育

现在,语文课本中的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无不渗透作家深厚的情感和对读者(学生)的殷切期盼,都具有较深的哲理性的现实意义。青少年学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发达,在课堂的思考、领悟和教师的点拨下发掘文章深意并不难,但这些情感体验很难形成理性思维,更难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所以,合理的、不失时机的做好引导,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便成为一把开启困难之锁的金钥匙。比如在讲授《宽容》时,归纳文章主旨之后,我列举了一些社会现象,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是否应该“宽容”。当气氛调动起来后,我顺势将讨论方向引回校园,引向身边小事,引向同学们朝夕相处中一些细微摩擦与不快,他们在讨论中不知不觉的接纳了宽容,并把它上升为人的胸怀与气度,是一种人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正好语文课后的大课间是学校训练跑操的时间,我便呼吁:“做个有风度的‘绅士’,跑好今天的间操!”同学们都很高兴,不仅下楼集合的速度快了、队伍齐了,而且在跑步中出现碰撞、踩脚等现象时,“对不起”与“没关系”、“不好意思”与无声的微笑取代了原有的不满与责怪,看着学生们的改变,我很是欣慰。其实,生硬的说教或是直白的号召并非无效,然而它们与学生们的认同与接受却存在很大的距离,及时、恰当的情感教育铺就了学生欣然接受与践行的最好的虹桥。

4.把握好写作课,让倾注情感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心田中发芽、开花

迈进青春期的学生们拥有了渐渐成熟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是单方面的在语文课堂上欣赏美、接受美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心灵的需求,这时候,用含蓄的文字来代替直白显露的语言,去冷静的审视美、客观的评价美,尽情地挥洒内心情感则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回馈方式,而这也是检验交互式情感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好前三点的情感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向正向善,不出现偏激、另类的想法或行事风格。比如敏感的爱情话题,可以借助《致橡树》这首爱情诗去引导情窦初开的学生描绘自己心中想象的爱情模样,在美丽的文字与韵律中无声的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比如被视为高谈阔论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利用《我与地坛》中撼动心弦的忏悔与奋发之情,去鼓励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进而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条。这些从写作课上回馈出来的文字是学生最真实的灵魂印影,通过这些饱蘸情与义的方块字,教师就会获得更多的情感教育的经验,从中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轮情感教育预设方向与目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真要成为一名灵魂的雕塑师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对待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时代潮流的双重影响,让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年形成了特殊的性格特征:他们标榜坚强,内心却敏感脆弱;渴盼成功,过程中却浅尝辄止;追求独立,却常去依赖父母;自称成熟,可想法偏激;希望他人重视自己,却很少去关注他人;习惯了亲情环绕,自己却冷漠无情……尽管语文课上的情感教育对人的心灵塑造、情感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要想去擦亮90后的灵魂天空仍需要格外注意一些问题。
1.借助文本激发学生情感时一定要把握准他们的“入情”程度,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话题一到就立即套装感情、生拉硬扯,这样只会让课堂变得程式化、刻板化,学生也会厌倦懈怠。反之,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待到文字与学生产生了共鸣,撞击出了美丽的火花,情感教育也便水到渠成。
2.用情感教育感化改变学生的不足或弱点时,要从班风或整体特点入手,举例时切忌明确说出个别同学的事件、问题,以防出现做好了集体工作,却伤害了个别学生自尊心的现象。做到想好每一句话,考虑好每一个细节,“三思而后行”,争取以情唤情,以心换心,师生之间和谐、友好、互信互敬。
3.打好心理战,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定会与你不期而遇。利用情感教育去塑造学生心灵,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工程,其中很容易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育者先做好心理准备,循序渐进,然后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相信在一定的事件沉淀、感情积累后,我们会收获满意的硕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还是从语文教学的主导者来看,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一个“情”字,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完善授课艺术,借助自身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文本的推动作用,放飞纯真的文字之翅,寓情于教,生情于学,化真情为雨露,在无声中滋润学生的心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