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浅见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实施革新教育浅见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6986 浏览:222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如何充分调动每个人自身的积极性,使潜在的创造力变成显现的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氛围,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鉴别、综合等,找到最佳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在学习上的创造力,发表我的愚见。

1.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创新。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意识,使学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如在有关求函数值域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Ⅰ)求函数y=x2-2x-3的值域,这可利用初中所学的最值法求解。然后提出问题(Ⅱ),求函数y=x2-2x-3(2≤x≤3)的值域。此时,学生发现x=1不在定义域内,原有方法已不适用,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的求值域法,于是配方法和图明法也就应运而生,学生也就完成了一次创新的过程。像这种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就是创新意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去渗透这种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这种思维习惯,也就具有了创新意识。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建立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知识面越宽,所学知识越深,创新能力就越强。而在同一知识水准之上,创新能力由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创新的思维常常是非常规思维。所以培养学生特殊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2.1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发散思维是其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创新,找出事物间的新关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一是流畅性,指的是心智活动畅通少阻,迅速灵敏,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信息,它是发散思维量的指标;二是变通性,指思考时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三是独特性,指思考时能独辟蹊径,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如运用“观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运用一题多变可以提高思维灵活性;运用一题多解可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等,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以研究的数学对象为发散点进行多种方式发散,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2 培养学生收敛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是目的性很强的一个过程,不论怎样思考,最终都将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同时,善于捕捉时机,抓住思维的亮点,从而选择一定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是每个学生都应把握的原则,这也就是收敛思维的要义。收敛思维以发散思维为前提,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发散,才有可能引出最好的收敛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对数学问题进行各种解法分析,探讨各种可行性。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善于筛选与转换,用最佳的收敛方式,最好的语言表达来阐述问题。

2.3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反面去思考问题,探求答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逆向置疑”、“逆向编题”、“逆向思考”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4 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开放题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有利于发挥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源于:论文发表网www.618jyw.com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得到不同的答案,活跃学生思维,无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穿插一些开放型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氛围,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切切实实地落实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