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一些感受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5156 浏览:13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语文课堂应该是融为一体,互补互利的关系。但是,在现行的教育实践中却出现了脱节。也就是说课堂的教学与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而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目的是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而且要改变了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能够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变被动为主动,产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出品味、读出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能力 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面对的现状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都难出成绩,学生不够重视,对语文阅读不提兴趣,或者有着低俗的文学趣味。然而教学过程忽略学生的主体认知的感受,很难去解读学生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学生缺乏语文素养的积淀。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提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618jyw.com
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所以我在长期的教学中也总结出对阅读方法的几点探究和体会。

一、穿越时空,大胆形象,领悟文本内涵

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而语文阅读又占了很大的板块,工具性的体现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学生的阅读方面。而语文教材的文章,与作者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语言涵养等都和学生自己的经历和积累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是难以逾越。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必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了解作家当时的写作处境和作者的个性特点和作品进行“对话”,碰撞出激越的思维火花,充分施展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例如在讲到《兰亭集序》时,我请学生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勾画出兰亭集会的盛况,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并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再现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在盛会中既感慨人生无常,又对人生产生眷恋、热爱之情。从而领略到这段文字的景美和情美。所以只有身临其境地体悟,穿越时空,大胆想象 ,才能与作者共鸣。

二、观察社会,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只有在意识上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和广泛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要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学习《祝福》一文,分析完祥林嫂的性格后,我对学生提问: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哪个时代的缩影,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人物,怎么看待祥林嫂这个人的思想变化?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人社会地位低,再加上连丧几位丈夫,就被认为是不详之物。不但不被同情,周围人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嘲笑讥讽,看不起她,从而让她百无聊赖,无丝毫的生活寄托,实质上是被社会逼死的,是旧社会的牺牲品。而如今社会提倡和谐,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且在各行各业女人都能给社会做贡献,可以说是社会的进步和的体现。学生在今昔对比中,提高了认识。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相衔接,使学出产生共识,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学生把课本的与生活的相联系,知不足而后学,阅读范围和数量从自我意识迸发。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的观察生活、提高意识,培养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借助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爱好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爱好的地方,就没有聪明和灵感。”利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非常利于制造氛围、能培养学生阅读的爱好和兴趣。

(一)文本情境延伸,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获得美感与享受

讲授《雨巷》一课时,先通过图片演示漂亮的丁香花,并配上古代关于丁香的诗歌,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去感慨感染、去感叹丁香的漂亮和丁香花本身所带的“愁”的象征意义。静止的文本完全“活”起来了,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识,进入感知体验的思维活跃状态。

(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能力

再如讲授屈原的《离骚》时,为了匡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作者,我们布置了一道探究题《走进屈原》,内容可以涉及屈原的生平、作品、对屈原的熟悉、有关屈原的习俗、传说等方方面面。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查阅等方式,自主查找资料,学生甚至能对屈原的作品娓娓道来,对屈原在创作《离骚》时的心境描摹得入情入理,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进步了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进步。
在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正视质疑、正视方法指导、正视立异,努力做到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探究相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课本学习与生活实践想结合,就一定能使学生育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步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