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乒乓球运动训练乒乓球专项课教学革新实验选题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17675 浏览:732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提高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效果,深化乒乓球专项课教学改革,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72名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项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有明显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外训练次数明显增加,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各项乒乓球基本技术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技术实验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乒乓球兴趣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和提高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大学生;教学改革
1前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因而我国各个高校的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是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程教学,既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优良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还要能胜任专业运动队、职业运动队、各级体校、体育传统学校、各类高等院校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传统的乒乓球专项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尽快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运动训练专业的乒乓球专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结合教学改革实验数据,有针对性的设计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提高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项课程的教学效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郑大体院2010级运动训练专业乒乓专项班的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2人,女生20人。在学生不知实验目的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按照同质性原则,将72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6人(男生26人,女生10人),对照组36人(男生26人,女生10人),并对两个组的学生的乒乓球基本功进行试验前的测评,结果显示两个组的实验前基本技术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乒乓球专项课由同一名乒乓球教师在不同的授课时间进行教学。

2.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查阅了近十年国内外与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目前乒乓球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同时论证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背景。

2.2实验法

采用双盲实验法,乒乓球专项教师以及两个组的大学生均不清楚教学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目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验组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2.3问卷调查法

选用自编《乒乓球运动兴趣及训练行为调查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兴趣以及课外训练行为的前测和后测,检查新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乒乓球兴趣和课外训练行为的影响。

2.4数据统计法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本研究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并运用SPSS1

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教学实验设计

3.1教学实验时间与内容

3.

1.1教学实验时间

教学实验时间为2012年9月3日至2012年11月30日(不包括10月1日至7日),12周(每周6学时),共72学时。
3.

1.2教学实验内容

通过8周的教学实验,两组学生学习和巩固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反手推挡、正手攻球、左推右攻,实验结束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了更好的评价新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乒乓球运动兴趣的前测与后测。

3.2实验组教学模式

在教学理念上,采用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的“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向实验组的学生呈现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将他们带入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尝试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乒乓球练习,形成“支架式”、“抛锚式”教学方法和模式,帮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突出学生在乒乓球技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教学方法上,每一项基本技术的学习均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结合运用讲授法、群体讨论学习法、探究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言语反馈法、多球练习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法,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学习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运动知识,努力做到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相融合,重点强调基本技术的重要性和层次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形式,尝试运用分层次教学,积极贯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同时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将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结合起来,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对乒乓球学习的积极性。
4结果与分析

4.1不同教学方法对乒乓球专项大学生兴趣的影响

表1显示,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总体较好,绝大多数对乒乓球都是“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的。通过t检验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兴趣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发现,实验组中“非常喜欢”乒乓球运动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对照组虽也有所增加但不够显著,同时研究还发现,对照组中实验前没有不喜欢乒乓球运动的学生,而通过12周的学习却出现了1人不喜欢乒乓球运动,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与传统乒乓球教学训练方法枯燥、单一,缺乏互动性、启发性、研究性、创新性有关。实验组与对照组关于实验前后的乒乓球兴趣改变情况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更加有助于乒乓球专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为其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保障。

4.2不同教学方法对乒乓球专项大学生课外训练的影响

表2显示,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通过12周的乒乓球专项课练习,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的学生,他们在课外训练次数均有所增加,但不难发现,接受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的学生课外自觉进行乒乓球训练的次数增加更为明显。可见,由于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了群体讨论学习法、探究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同时注意不同技术水平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得学生课外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4.3不同教学方法对乒乓球专项大学生基本技术的影响

表3显示,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通过12周的乒乓球专项课练习,乒乓球基本技术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对比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基本技术提高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各项技术实验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训练,从而是学生在训练中多动脑子,千方百计的探求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努力提高乒乓球基本技术。由此可见,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模式在乒乓球基本技术训练方面更加适合乒乓球专项学生。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有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我国乒乓球传统教育模式单一、枯燥,缺乏互动性、启发性、研究性、创新性,已渐渐不适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要求,而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体育院系运训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效果。
(2)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通过12周的乒乓球专项课练习,课外训练次数明显增加,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群体讨论学习法、探究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使学生课外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通过12周的实验教学,实验组学生的各项乒乓球基本技术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技术实验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模式在乒乓球基本技术训练方面更加适合乒乓球专项学生。
5.2建议
(1)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项教学应改变乒乓球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缺乏互动性、启发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弊端,把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新颖优秀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纳入教学模式中。
(2)乒乓球专项课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动机以及创造精神,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训练中的因材施教;同时在训练中,加大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合作学习、群体讨论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训练中的教师反馈、同学反馈以及自身对技术动作的反馈和强化。
(3)体育院校青年教师应加强自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身业务能力的学习,使自己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善于思考与总结各种实际问题,积极探索新的适合不同水平乒乓球专项学生训练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
参考文献
〔1〕季景盛.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实验与
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2):21-22.
〔2〕贾力运.乒乓球正手拉球技术教学改革实验〔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4):123-124.
〔3〕顾德祥.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 (1):74-76.
〔4〕安江.如何提高大学生对乒乓球选项课的兴趣〔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18-119.
〔5〕魏利婕,徐大鹏.论体育院校本科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程改革暨教材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6):45-51.
〔6〕李丹.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毛晓荣.高校乒乓球课综合评价模式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117-118+126.
〔8〕刘青健,钟宇静.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新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92-95.
〔9〕程云峰.对乒乓球普修课“层次升降”分组教学的初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6): 71-73.
〔10〕周玉成.乒乓球专项学生技战术教学与训练质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责任编辑:阎 彬)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