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10133 浏览:435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可以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的策略主要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求无疑,到此方为长进。”要想让学生质疑,必须使学生的思维跟着问题的情境发展,处于“悱”的状态。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清楚,就会感到一片茫然,陷在思维的困境中,迫切希望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就有疑而问。如在学习苏教版第九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时,可以用这样的情境来进行引导:法国有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他死后人们给他雕刻了一个精美的图像,雕像中的法布尔的口袋鼓鼓的,里面装满了昆虫。这时就有同学举手问道:“里面为什么满是昆虫啊?”“这些昆虫是用来做什么的啊?”成功地预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去细心研读课文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书本深信不疑,甚至对老师的答案也毫无疑问。教师们也总是喜欢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圈子”当中,其实,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态度要亲切,要经常用真诚的微笑和激励的话语引导学生,对于后进生,尤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如:“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真了不起,想得如此周到。”“哟,老师听了你的发言,茅塞顿开!”等等。只有有了的学习氛围,学生才敢于质疑,才敢于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既要做好老师,也要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朋友,是他们群体中的一员。让每次的问题交流就像在茶馆里聊天那样自由,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辩论。

三、主动好问、养成质疑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问,对于大胆的质疑,要积极给予高调的表扬,让学生以会问为荣,使学生逐渐形成爱提问的良好习惯。学生从敢问变成好问,学习兴趣会变得越来越浓,爱问“为什么”也会逐渐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习惯。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老师可以首先提问,然后再鼓励学生发问,在问答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老师的问题可以是:如果你生活在明代,经过劳累的长途跋涉进入一座古庙,你首先会做什么?当然,很多学生会想到睡觉休息。在读完课文之后,学生自然会领悟到自己和李时珍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的差距,知道李时珍的伟大之处在哪里。“你对李时珍鉴别草药的方法是怎么认识的?”问题的再次抛出,学生们积极思考,更容易具有各种质疑:用嘴品尝药品会不会中毒啊?如果这种草只是被简单的包起来,时间长了不会变质吗?虽然对于每个问题没有必要都一一回答,但是作为教师,鼓励学生质疑的态度是不能变的。对善于发问、敢于质疑、积极领悟的学生,我们要予以赏识、表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鼓励声中充满自信,在成功中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四、以“问”促学、教会质疑方法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思维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新的知识需要直接体验和感悟。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知识、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方法、获得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教学生“会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总有部分学生处于沉默的状态,既没有读懂内容,也提不出不明白的问题,这说明,他们思考得还不够,学习缺乏主动性,更无创造性可言。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必须教会他们怎样提问。比如在学《九色鹿》这篇课文时,学生读完文章,沉默不语,不知如何提问。此时,我提示学生说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平时老师如何向你们提问的,都问些什么问题?”于是就有学生问道: “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后,又对学生说: “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可是,还不是老师想要问的问题。”这样,激起学生再次提问,于是出现了像“九色鹿象征什么样的人?”“九色鹿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等更有深意的问题。
想要让学生学会质疑,给学生留有思考、质疑的空间很重要,即不要一切都是教师包办,而是要引导学生阅读与此文相关的资料或文本,让学生在扩展阅读或比较阅读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疑点,从而更多地了解、更深地把握此文本。在学习《雾凇》这一课时,对于雾凇的形成条件,有很多学生提出了疑问,尤其是对于“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一点学生非常不解,这个问题我把它作为课下作业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回家自己查阅资料。学生通过网上查阅,知道了上游水库很大这样一个事实,但学生还是不明白冬天在东北为什么有那么高水温。此时,我作出了必要的解释:上游水库的坝高90米,水从坝底流出,即流出的水是90米的深层水,这样深度的水,温度自然高。通过以上的质疑和解答,促进了学生对自然知识的拓展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语文课堂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往往要看学生是否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来提出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是值得肯定的。由发疑开始解文,跟“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有同工之妙。“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把“火”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点燃岂不更好吗?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说:“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让我们的教学与“问题”同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