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审美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18900 浏览:827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依据美术情趣培养的相关理论,尝试开展情境式、比较式、互动式、开放式以及情感式教学策略,从而追求美术教学新课标的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
美术教学审美情趣形式美新课标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因此,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新课程的实施中,美术教师大多注重对基础的美术知识和较为简单的技巧的讲解,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缺乏有效途径,课堂教学缺少新意且难以深化,审美情趣低俗化现象严重。初中学生是审美情感培养之重要阶段。为此,笔者依据审美情趣的原理,以开展情境式、比较式、互动式、开放式以及情感式教学策略,对美术教学如何实现学生审美情趣培养进行初步策略性的探求,力图实现初中美术教学情趣培养的科学性、趣味性、整体性和导向性。

一、审美情趣与初中美术教学

审美情趣,又称“审美趣味”,是一种以个人爱好为出发点的审美倾向性,人的审美理想是审美情趣的源泉,而审美情趣同时又决定了人的审美标准。基于此,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使其达到健康、高尚的标准。审美情趣也代表了我们的审美鉴赏力,即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进行鉴别、评判、欣赏的特殊能力,同时也是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审美的想象力、感受力、知觉力、判断力与创造力的整体综合。审美情趣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人类思维能力、实践经验和艺术素养为基础,表现出对美的客观事物的认知与评判。审美情趣富有个性特征,又体现了民族、社会、时代的特点。

1.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实践性,于形式美中领悟审美情趣

美术教学中,感受美的形式继而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为此,审美情趣培养首先必须与美术的形式美相联系,也即与美术作品之具体形象、色彩、构图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美术教学须从形式美中形成审美情趣,并在形式美中反映审美情趣。
“美”作为一种主观感觉意识,不只是技巧,必须是一种美感、美的意识、认识。初中美术教学一定要在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美术修养、审美情趣等;对美术形式自身规律化操作的认识上,侧重不同美术形式的表现规律,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将自身感受以及美的体会生动地表达出来。因此,师生只有在理解、感知、鉴赏美术作品中体味自然、社会之美德与具体视觉表现形式,才能在美术创作体现自己的美感表达,即审美情趣的培养。

2.美术课程追求愉悦性,于情感兴趣中陶冶审美情趣

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领略与接受是建立一定情感、兴趣之上,通过各种美术作品之艺术形象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形成的对特定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情感与兴趣。这是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是感性的,是兴趣积极参与的过程,是受到广泛的文化生活影响的过程。在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中,养成审美情趣。

3.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于广泛的人文精神涵养审美情趣

感受美的情感反应,受到审美理想的制约。社会自然与个人修养制约着审美理想,继而制约审美情趣培养。因此,我们要在广泛的人文性情境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在关注不同时代美德的基础上,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是非标准,在正确的审美理想主导下分辨美好、丑恶,从而形成科学的审美情趣。

二、审美情趣培养的策略

1.审美的分层体验,情境式教学策略

(1)具体的美术作品欣赏与评价,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先由感官至心理意识,进而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美术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促进学生审美感知直觉的培养。如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重点讲解一些美术名作的诞生、美术大师的观点、艺术原则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美的形式,并能在不断的审美评价中提升自己对美的感觉与敏锐度。
(2)介绍教师自己或同行的艺术经历及其作品,激发共鸣
注重学生身边的艺术形象,品读出美术作品所渲染的独特的魅力。教师须尊重审美规律,现身说法,营造与作品切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情境体验、联想与想象、拓展思维。
(3)美术讲座和美术作品展,在边听边看边做中欣赏美、感受美
学生从个人角度的形象描绘、体验感知、加工改造和予以充实的再创造的过程贯穿在美术教学始终。因此,我们重视美术讲座和美术作品展的正确引导。通过活动使学生参与到美术表现、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创造和探索观念得到正确有效激发。当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个人新颖或奇特的观点时,应该对其中的误区加以引导,对较为独到的见解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其观点进行充实和完善。这样为学生想象力发挥和自我个性表达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而对于美术作品中的美感能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体会。捉进学生认识美,进而明确美的形式和种类,并产生追求美的冲动和愿望,提高美素养。

2.认识迥异的艺术表达形式,比较式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往往钟情于具象美术,而对抽象的美术作品则不屑一顾,觉得过于简单或枯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采取合理措施引导学生不断深化艺术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审美心理层次,塑造科学的审美观。我们应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相关资料,高效地参与美术活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具体作品的鉴赏引导时,要选取不同流派、不同理念、不同作家的作品,促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史上“百家争鸣”、诸多流派共存的形势。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教师尤其应注意引导学生,避免其走进感官误区,在“像”与“不像”之间做选择;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艺术的各种观念,为学生深入讲解分析其在各种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对衡量美术作品的不同标准有一定认识,进而明白一幅作品不论像或者不像,都体现了作者的一种理念或者追求,其中均蕴含了作者的强烈感情。只有当学生主动思考了相关问题,才会将思感延伸至正确的艺术上来。

3.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互动式教学策略源于: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