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前指导高中学生做好数学课前准备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24411 浏览:1092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进入高一后,数学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能力要求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力不从心,如何指导高中学生做好数学课前准备。笔者认为一要争构建认知结构的主动权,培养学生自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二是课前去做“已知”和“未知”的过渡工作,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能力;三是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成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指导;学生;高中数学;课前准备
1002-7661(2013)08-081-01
进入高一后,数学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能力要求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力不从心。指导高中学生做好数学课前准备,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更要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坚定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用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诸多因素,我们的数学教学一直是按教学大纲的严格规范进行。它以知识技能的熟练化为课程标准。尤其是“一切为了高考”的选拔取向的课程评价,使学生为了高考而学数学,教师为了高考而教数学,师生在题海中艰难跋涉。所以,为了落实好新课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就的传授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争构建认知结构的主动权,培养学生自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应再充当接受新知识的容器,而应主地参与到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当学生面对解决的新问题,会根据问题所给出的特定情景,积极地在自身已获得的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中“采集”各种所需的能力、知识和经验,学生自觉思考“未知”与“已知”、新知与旧知、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是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采集”工作,让具有个体差异的全班学生夯实基础,争构建认知结构的主动权,可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下列准备:先粗读教材,分辨已学与未学、“已知”与“未知”,后列出已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技能技巧等目录,再查出处,核对自己的掌握情况,最后弥补缺陷。对学生难以自查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可给予适当的提示。例如,余弦定理的坐标法证明需用到在推导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及和角公式时已渗透过、用过的方程思想,坐标法及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技巧,但学生还不能自觉运用,很难找出,可给出下列导向性提示,让学生在课前准备(1)在高中《代数》上册中用过列方程推导恒等式的思想吗?用过建立坐标系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吗?(2)课本上论证a平方=b平方+c平方-2bccosA时是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你认为的理由是什么?
在课堂上,要了解、检查、评比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要求学生有课前准备笔记本,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看到自己课前准备的成功和不足。使学生逐步养成课前自查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自查这种学习能力。

二、课前去做“已知”和“未知”的过渡工作,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中也存在“相吸与排斥”现象,当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实践活动获得比较其体、深深刻的认识后,才能容易接受或内化所学知识、思想方法,从而引起迁移,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否则,会对所学知识持怀疑态度,抑制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课前去做“已知”到“来知”的过渡工作,一可让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教学时空与教学场所中获得一个相对平等的思考、发现、创造机会,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全体性原则,二可通过课堂上的深化与提高,让学生获得“比较具体、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课堂教学效率。
指导高中学生做好“已知”到“来知”的衔接,必须对教学内容做深加工,挖掘出“已知”的延伸点、“未知”的生长点及其联结点,再设计相应的问题解决或活动情景,促使学生课前准备,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生长于”二次函数的画图与识图。“已知”延伸于新背景中的应用,而联结点是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可设计下面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去探索、体会、发现这些数学思想的生长、发展和应用;(1)已知函数y=x平方-x-6,想什么办法可解答问题:x取哪些值时,y>0?(2)你能不能发现解不等式x平方-x-6>0的方法?(3)用你发现的方法试解不等式-x平方十2x-3>0。若课后再指导学生探索x平方-x-6>0的其它解法,则有锦上添花之妙趣。

三、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成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教育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理论(不可)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课前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成功的机会增多,创造的“火花”增加,教师要因势利导,尽可能把学生的研究、刨造和发展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自已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会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课前、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课中、课后的关系,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那么,指导高中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就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环,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