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堂教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12258 浏览:481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2008年江西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为了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主动迎合新课改,真正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转变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谈。
关键词:新课程;;自由;生活地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论、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宜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然一新呢?

一、创造自由和谐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只有、自由、和谐、愉悦,才不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才更容易唤起学生主动地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产生想、说、问、辩的空间。

1.把师生关系变成同学关系,快乐学习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条主义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同学”,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的、合作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地位的高低之别,只有知识的共同探讨和协作。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融合以情礼教学,这就更有利于消除教师的负面影响,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全面发展。

2.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圣地,崇尚地理科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信息技术、边缘学科与地理教学进行整
合,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知识面广泛,要多与外界交流特别是自己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哪怕是争辩。如此一来会形成教学对话,师生之间在地理知识面里产生“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唯有此,师生间才不会有心理战,使学生在乐中学,乐学并在。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心灵深处,寻找学生的内心需要,乃至激发学生的
需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生互帮互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交流中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了解别人的意见,最后相互修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教学“大气环流”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冷热设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学生做实验。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形象生动地学习大气环流的知识,通过收集、分
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从而了解自
然,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从生活到地理,从地理到生活

实践表明,从生活中寻找地理,让地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挖掘每个学生的发现力,这无疑是学习地理的生命力所在。

1.生活实例嫁接地理

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融入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材,使地理课堂活起来,如天气预报,风的方向,家乡的小河流向,以及江西候鸟的迁徙等等,这全部可以成为学习地理的教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现象问题,能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有一个原动力。

2.地理现象回归生活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回归于生活,高中地理学科的理论亦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想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比如,在教学“地转偏向力”时,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周围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现象?骑电动车或是自行车的学生,是否发现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好的观点和见解。这样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
宽,又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高中地理课堂看似简单的45分钟,像是在地球仪上无限地寻找,寻找单纯知识的传递,像个鸟笼钳制了学生的思想,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自由、更加活跃、更易学易懂,这样会使学生思维、灵感迸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达到学习与快乐同在、成长与发展一起的目标。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05.
(作者单位 江西省兴国县平川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