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道德教育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途径与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4881 浏览:1104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公民道德教育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是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切实研究和探索推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目前学校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利用校本课程建设道德教育阵地、发挥德育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和落实家校共建中的德育教育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一些探讨,以期能对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的继续广泛、深入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途径;方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公民道德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中小学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如何在学生中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这是广大中小学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德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道德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一、充分利用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建设道德教育阵地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取的道德教育模式是将公民道德教育贯穿于《社会》课、《政治》课或者《思想品德》课之中,依赖课堂开展理论教育,同时通过升旗仪式、晨会、班会等常规德育阵地进行教育。课堂教育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甚至演变成单纯的试卷评估,而不能与常规德育阵地较好地形成合力,以致影响了教育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很多学校已经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编写方面探索出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大多数仍然属于教学研究范围,德育类校本课程和教材较少,其实充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重要阵地,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地方风土人情和民族、社会习俗各异,其中处处渗透着道德教育的文化因素,是千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智慧的结晶,对道德教育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将公民道德规范与地方特色传统习俗、民族礼仪和社会风俗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实现有机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且适合学生特点及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和教材,并将其作为新的道德教育阵地。

二、切实发挥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

开展活动有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已经形成了共识,现在各地中小学除常规德育阵地之外,基本上都围绕重大节日、纪念日、典型事件(例如好人好事或支援灾区)开展道德教育,但对于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养成以及社会实践往往重视不够,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对于学生来说,公民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既包括承认价值观,也包括获取知识和学习如何参与公共生活。”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实现知行合一才是所期望的德育效果,因此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强化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唤起对道德的追求,引导他们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去体验、判断和选择,促进思想道德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形成健康的道德规范理念并以之指导自己的生活方式。新课程改革将“校外社会实践”作为重点内容,说明了国家希望通过改革引导学生投入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去,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外社会实践不能是走过场或简单地去工厂、企业看一看,如果是这样那仅仅是理解了“实践”的字面含义。通过校外社会实践更应注重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按照公民道德的具体要求指导自己的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参与社会公益奉献的观念,并把国家、学校的外在要求内化为自己一贯的自觉行为,以此作为中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活动的效能,切实促进公民道德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找准家校共建工作的德育落脚点

家庭和学校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与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巩固教育成果,促进中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深化。遗憾的是在现行教育体制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唯分数论社会背景下,家长、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高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许多地方出现了仅靠德育处或政教处单独推动工作的“一条腿走路”现象,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家校共建对于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沟通、交流和探讨,可以让家长提高对道德教育的认识高度。学习成绩在特定阶段内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有重要影响,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则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更广泛地包括了融洽家庭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积极融入社会和传统美德的延续等重要内容。在方法与途径方面,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研究优势,将深厚积淀的教育经验转换为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与途径,办好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找准家校共建工作的德育落脚点,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层次与效果。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极其需要正确的道德方向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在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上进行探索,既要发挥传统教育方式的长处,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更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让公民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用青少年乐于接受且卓有实效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整体提升他们思想品德素质,通过他们的成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新时代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公民道德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