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5508 浏览:149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情感体验
0450-9889(2013)02A-0057-01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各阶段要求中也都作了较有层次的阐述。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一、品析词句

教材中的情感多数蕴藏在字里行间,学生如果不能细细品味,往往难以深刻体会。因此,教师要关注情感丰富的词句,让学生反复品读,进而体会词语的情感,既深入理解文本,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特级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教师何伟俊执教《二泉映月》时扣住“诞生”一词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词了吗?
生:“诞生”就是“出生”“产生”的意思。
师:那为什么不用“产生”呢?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诞生一般指小孩子出生。
师:对啊,那首曲子的产生为什么要用“诞生”呢?这首曲子包含了阿炳的什么?
生:因为这首曲子是阿炳用生命拉出来的,它就是阿炳的化身。
生:因为这首曲子是阿炳心血的结晶,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
师:是啊,“诞生”这个词让我们读出的是阿炳用心创作了这首曲子,它是阿炳内心世界的写照,是阿炳苦难人生的缩影,这真是一首不同凡响的曲子……
教师要让学生感悟文本内涵,带领他们深入理解词语。在这一段教学中,何老师以“诞生”一词为切入点,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诞生”一词理解了阿炳多难的生命,进一步理解了“琴声”即“心声”,诞生的不仅仅是一首名曲,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真正实现了从言语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随文推演

随文推演是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或者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或者事情的延伸发展,对文章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猜测、揣摩、体会。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化自己的情感。例如,某位老师执教《纪昌学射》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纪昌练了两年啊,他多不容易啊!在这两年中,他身边的人会对他说些什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个动画片,一边看一边和纪昌一起注视来回穿梭的梭子,并想想,如果你是他周围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播放纪昌盯梭子的视频。
师:这段动画只有20秒的时间,可是纪昌却盯了两年,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如果我是他的朋友,我会说:“你不是学射箭吗,干吗老盯着梭子?”
师:是的。充满疑惑。
生:如果我是他的母亲,我会说:“纪昌啊,飞卫不是让你学射箭吗,为什么让你看梭子,不开弓射箭呢?”
师:是,着急了。
生:如果我是他的孩子,我会说:“爸爸,你在干什么呀,我也要玩。”
师:是呀,孩子也不明白他在干什么,还以为他在玩呢。面对朋友、父母、妻儿、过路人的疑惑、着急、心疼。纪昌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读课文。
思考:面对_____,纪昌没说什么,继续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的来回穿梭,因为他想_____。
生:因为他想要到达一个目标。就要抓紧时间,不让时间流逝了。
生:因为他想都已经练了这么长时间了,如果现在放弃,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师:有目标就要有行动,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读描写纪昌的行为的句子。
生读。
在这段教学中,老师启发学生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推演,揣测人物的内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想象,学生丰富了情感,对文章人物的理解实现了升华。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融入感情,引发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责编 黄鸿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