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驱动驱动学习方式驱动学习方式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4233 浏览:110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数学是最难学课程,例如,说到学习函数没有不头痛的.下面就以“函数概念”一节的学习为案例说说驱动学习模式.

1.“大读”点燃驱动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函数的概念、表示及相关的运算方法都承载于课文中(人教A版必修1,以下相同),驱动学习模式学习函数概念从读这一节的课文为起端,踏上学习函数知识的里程.问题是函数概念这节课文中的三个背景实例及其符号化定义等隐含着的深层次意义,深奥难懂,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相差甚远,这些打击着读课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从如何驱动学生阅读课文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3+x”高效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指向,预习先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两模块中的问题和目标都是由教师“强捏”出来的,不是学生从阅读中悟出来的,虽然按照这种模式教学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阅读能力弱、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而言,收效甚微,其根源是没有真正地点燃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有人认为数学就是“讲与听”,再加上“演和算”,其实不然,好的“读”能点燃内部驱动力,读“懂”数学课文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一环.放声朗读能使语句清晰,“默读”能感悟文中隐义,“齐读”能加深记忆,“盯读”能督促偷懒,对不“好”读的语句,如函数的定义,教师做个读的示范,然后再让学生齐读.
读课文要全面,不能只读正文,而要对旁注、探究性问题、插图等都有所重视.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难点语句、关键词语用课件投影出来,并加上不同着色.
第一个课时可以不解释课文,只对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熟读透.作业是“读后感”.

2.“解剖”撬起驱动

目标是方向.对所读课文总结,从中确立学习目标.对学生总结中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教师完善.对学习目标的确立一般由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来.确立学习目标是撬起内部驱动力的杠杆.
比较是知识生成的根据,对三个背景实例解剖,探寻它们的共性,从而感知函数概念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课文由谁解剖、怎么解剖、如何发挥信息工具的功能?这是驱动学习模式解决的首要问题.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解剖课文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解剖问题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他们怕在班级上丢丑,教师应当应用好学生的这个心理.当然,教师不能当甩手掌柜,对学生的解剖要及时准确地“点评”.解剖课文的办法一是从实例入手,提炼函数概念,办法二是从函数概念入手分析三个实例及其七个例题.办法一对培养观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的效力大一些,但思考的台阶高,会让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不利于撬起内部驱动力;办法二更适合学生探究问题,也是学生喜欢应用的办法,但不利于综合能力和创新、发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实物模拟(如发射炮弹)、图示、列表中直观快变的优势,也可利用学生爱玩手机的心理,借助聊天工具、博客等进行作业和学习心得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是剖析课文,并完成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学习任务.作业是写出课文中七道例题的解题心得.

3.“问题”激发驱动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激发内部驱动力的钥匙.就实例而言,课文中分别给出了解析式、图形、表格表示的函数各一个,这三个函数的两个变量及其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很明
确具体,这对研究函数的本质特征十分有利,但对为什么要放弃用“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办法定义解释函数概念学生非常糊涂,鉴于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y=5是函数吗”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了透彻理解f(x)、定义域、值域等概念,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4.“拓展”深化驱动

拓展能够延长知识链,深化内部驱动力.从三个方面拓展:一是知识拓展,二是方法拓展,三是能力拓展.
知识拓展:借助平方、根式、绝对值等的符号(如y=x+1+5)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借助函数图像看出函数定义域、值域;借助绝对值的意义转化函数为分段函数,作含绝对值的函数(如y=x2-2|x|,y=|x2-2x|)的图像.
方法拓展:总结例、习题的解题方法,拓展出换元法、凑配法、待定系数法、等价转化法.方法拓展以补充习题、做好练习为载体.
能力拓展:通过求函数值、求定义域和值域、作函数图像、用函数图像解决应用问题等,拓展化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凑合变形能力、作图能力.
第四课时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主要是“盘点”知识,总结方法,发展能力,让内部驱动力得以升化.
综上,驱动学习模式着重要解决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欠佳的问题,如何催发内部驱动是此模式的关键所在.督促、指导、示范读课文点燃内部驱动力,解剖共性、阐释关键词语、探讨疑难问题撬开内部驱动力,提出具有启发性且“浅显”的问题激发内部驱动力,适时、适度拓展升华内部驱动力.课件将“老师”请回家,百度把“知识”搬上堂,博客让“作业”呈于师,交流“感悟”,家校圈连起“校和家”.
课题编号: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批号:[2012]GSZ6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