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意识数学目标教学中加强学生革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11179 浏览:385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教学的根本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维方法就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数学课改的新视角,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数学教学的精髓。
【关键词】数学目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部门曾经指出:“无论哪个学校,都要有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知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正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一、明确人才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目前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是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创造,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培育他们的主动、探索、合作、创新精神。面对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教育”向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可以想象,—个闭关自守的教师,很难教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应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教学中,并且有独创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能力,教学活动本来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要承认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异,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同时,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培养他们严格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营造和谐氛围,提供创新条件

要提供创新的情境,首先应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需要教师的爱,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正因如此,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启发学生的心智。师生双方应密切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会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还应善于用表扬的武器鼓励学生,使学生乐学、愿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撇开思维大胆地创新。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对高度概况的定义、严谨的论证和繁琐的计算缺乏兴趣,这就给我们的数学老师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习材料中的情趣因素,设计新颖的问题情景,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100内涵,把课堂里的知识“回到”实践中去,强化教学的直观性,以知识的价值吸引学生。让学生充满浓厚的数学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其敢于质疑,创新求异。例如在《线段大小比较》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景:“火车站入口处墙上标着1.4米高的红色标记,小朋友进站时,通常要脚跟靠墙站直,看身高是否达到1.4米,由此决定是否购买全票。”教师借此提问: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经过同学们的思考,引出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叠合法)。由此可见,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独特、新颖,切合实际,让学生有亲身体会,并且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四、注意发展过程

培养创新能力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十分注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应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为在这种过程中常常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初一代数“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用以下问题来设计:①从这节课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我们先研究哪种运算? (由易到难,化难为易)。②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可能的情形? (分类)。③像(-3)+(+2)这类算式,能否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探求结果? (探索)。④你能通过观察、比较已有的各种算式,猜想并尝试归纳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吗? (观察、分析、比较、归纳)。⑤为什么要特别指出“两个相反数相加得零”? (特别与一般)。⑥有理数加法与小学数学中的加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知识的联系与结构)。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在组织、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索知识的活动中,让他们“感觉、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断增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发挥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

五、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新教材中增加的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些机会。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②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并拓宽自己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以后,增加一次实习作业,可让学生设计一张图纸,内容是“美化整齐一下你的庭院”,让学生按对称勾勒出图画,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能使数学知识及时应用,达到了及时巩固的目的。这样以来.学生真正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生活,生活需要教学。只有这样,学习数学才会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经过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提高认识,想创新、爱创新、敢创新,思维要敏捷、变通、灵活。其次要提供素材,加强实践作业和探究性活动,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样自然而然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在应用中创新,这才是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黄晓学.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J].数学教育学报(天津),2005,(14)
[3]朱梧《数学文化、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学报》1994.2
[4]吴国建、沈自飞.《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数学教育学报》2003.10
[5]黄毅英.数学观研究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1):3-6
[6]喻平编.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