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科技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8936 浏览:337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小语教学中,阅读训练是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识音,可以辩字,可以明义,可以析理、可以知书,可以达理,也可以冶性。不过,阅读要讲究方法,要讲究艺术,正确的引导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 阅读兴趣 循序渐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人们口前有句话:“文读百变,其义自见”。”陶行知还说过这样意思的话:语文学得怎么样,就是读得怎么样。由此可见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份量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说书人的一片精彩开场白,能激发起听众的极大兴趣,尤如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兴趣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对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筝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又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再则,以兴趣开头,也是一个好办法。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在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我让学生说说狼和羊是怎样的动物,狼和羊会发生什么故事?狼会不会摇尾巴?课文为什么以《会摇尾巴的狼》为课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2 由浅入深,由读到背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这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解,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另外,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其一,要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其二,要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 精讲多读,读出情感,读中悟情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例如,我们学习《小珊迪》这篇课文,在剖析小珊迪的“贫穷”时,有学生会说:小珊迪为了卖掉火柴,填饱肚子,分别用“请”、“请求”、“乞求”,让别人买他的火柴,这是因为穷的缘故啊!如若能将朗读入境、到位,则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小珊迪的贫穷,有利于激起学生深深的同情,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这样的设计:投影出了小珊迪说的三句话:①“先生,请买盒火柴把!”②“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③“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抽学生朗读,要求他们将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之后,由学生点评;哪里读得深刻,哪里读得还不十分到位;同时鼓励点评者试一试。接着可安排学生分角色试读,表演读,引读。同时以悲哀、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凄凉的音乐为背景衬托。教师用低沉而悲哀的语调、感人肺腑的语言渲染气氛,撩拨学生内在的情感,让作者的文情、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产生共鸣。使学生的读发自内心,在读中真正体验到小珊迪当时急切而又诚恳的心情,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4 创设意境,学会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在阅读课文时,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一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启发学生多疑多问。有疑而问,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由于学生理解力、知识面不同,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差异,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恰当的鼓励、肯定,保护他们乐于发问的兴趣和热情。应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达到深刻性和理解性。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杂谈卷三
2 文中课文均选自人教版小语教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