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营造营造积极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16261 浏览:703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堂气氛有积极、消极、对抗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营造积极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应把握好文本的感情基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入科学的竞争机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课堂气氛

一、课堂气氛的含义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种精神环境就是指课堂气氛。

二、课堂气氛的类型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用一定的心理、行为指标来衡量。如果我们以秩序、参与、交流三个指标为依据,就会把课堂气氛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课堂气氛。它主要表现为以下明显特征:师生双方有饱满的热情,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师生间住处情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面广,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师生共同洋溢着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

三、积极课堂气氛的作用

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其中都有课堂气氛的功与过。课堂气氛的优劣直接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
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使教师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了师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消极的或对抗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消沉的紧张的氛围,它会使师生态度消极,关系疏远或对抗;使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反映迟钝,注意力转移,甚至会出现学生破坏纪律,制造混乱的行为;从而严重地制约师生教与学积极性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或对抗课堂气氛,不仅影响着教学的过程,而且也影响教学的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要十分重视课堂气氛的作用,去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气氛,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四、营造积极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策略

(一)把握好文本的感情基调

精讲一篇文章,应该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找好切入点,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主题的鲜明,内容的丰富,语言的优美,构思的巧妙,表达的精彩,情感的渲染,思想的启迪,灵魂的净化,个性的张扬。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英勇跳崖”部分时,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描写五壮士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并仔细体会和品析,然后让五名学生到台前进行表演,看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高尚品质。接着让学生在网上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最后教师用非常富有的语言说:“同学们,你们看了五名同学的表演和这段电影,此情此景,难道不想对五壮士说点什么吗?”这样的课,既传授了知识,又感染了学生的情操。这里的“活”不是一时热闹,而是符合学生情感的需要,更便于知识的传授。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先 前积累的知识,萌动求知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例如:教学《能干的钟点工》要体现开放的教学思想。首先,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教师以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其次,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参与意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感悟,通过与教师、伙伴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适适时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在讨论同进步,体验成功,突出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教学,学生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题,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三)引入科学的竞争机制

教学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时,除注意学生的年龄、性别、智力、承受能力、认知结构外,科学的、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读课文、提问题、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即使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也会对此产生厌恶感,没有学生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相反,如果引用竞赛、游戏、奖励、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这样的气氛下学习,不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值得注意的是,“过犹不及”。所有教学组织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的强度、密谋,过多甚至滥用竞赛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下去,也会对学生失去激励作用,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课堂成为智慧、方法与情感的温馨天地,教出风格,教出新意,以教师的精彩实现学生的精彩,使每一节语文课都活起来。
参考文献:
陈贤娟. 谈谈如何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