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主体性以部分考场作文内容看作文写作主体性缺失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7253 浏览:213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也确乎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奉行的不二法则。但是,笔者在多次参加考场作文批阅后,却对这一理念的执行产生了怀疑,生出这样的想法:我们的作文教学真的关注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么?为什么总会有大量的考场作文存在写作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本文里,笔者试着就所接触的考场作文来谈一谈作文写作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说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现象:作文内容主体性缺失

写作被称为心灵的舞蹈,是作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表达活动,所谓“言由心生”,它强调作者要“在场”,要具有充分的写作主体性,要以“我”手写“我”心。这时候,阅读作文其实就是一种对话。可是一些考场作文却常常让人茫然:在同谁对话呢?因为在几百字的“文章”里找不到在进行表达、并能够“交谈”的角色,作者根本就没有在文中“现身”,作文如同一间空洞而杂芜的屋子,里面没有主人——作者写作的主体性消失殆尽。
当作者的主体性“缺场”,“我”从文中消失,必然会导致作文内容处理的失当,往往作文内容缺乏真诚、深挚、积极的生活体验与反思,既无对作者自我的关照,更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笔者小结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文若“悬”河——作文内容“非生活化”

作文内容游离于现实生活,生活性缺失,不能够表达生活中的感悟,粗看起来似乎“切题”,但是一推敲就会发现作文的内容要么全靠胡乱编造与抄袭,要么即便写生活中的事,因写作主体生活体验和感悟表达的缺失,也让人觉得作者是凌空蹈虚,内容飘得没有分量,作文变相地成为另一种“饶舌”的流水账、凑字数。
看这样一个短文片段:
今天,家乡很美,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
春天,山上的小草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野花也开了,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着,它们在采蜜。……
夏天,河里的鱼儿多了,河水清清的,清澈的小河伴随我们度过了快乐的夏季。……
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熟了,风儿一吹,翻起一层层金色波浪。啊,太美了。……
冬天,树林里树叶都落光了,下起雪来,白茫茫一片。……
家乡的今天真好!
(2009,南京一考生,《今天真好》)
应该说作文的构思颇有可取之处,能够将“今天”虚化并深化,表现“家乡的今天真好”,将内容确定为对家乡的描写也超过了表现“个人”的视野;但是,由于对所写内容缺乏真挚的生活体验,对内容的处理却存在“非生活化”的失当。家乡今天“真好”在什么地方?不仅仅是环境,更可挖掘美好环境背后“美”的因素,即便是环境,也应当是“家乡”的。
可是,春天的山,夏天的小河,秋天的田野,冬天的树林,这种次第的内容表达似乎具体全面,但是个人的生活体验难觅踪影,自然不能挖掘出素材背后的“真好”;其次,今天家乡的“好”更应有“今天”的特色,而不只是亘古不变的笔下山水。生活性、时代性在素材取舍与表达中因内容处理的非生活化消失了。

2.不知所云——作文内容“泛内容化”

一是文中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没有作者的观察和取舍,大量不相干的内容以只言片语的形式杂呈罗列,无来由地东拉西扯,空耍嘴皮子,使凑成“作文”的那些文字虚无缥缈,“形神”散乱,不知所云,通篇似流水帐,只是拼凑字数。如:
如果冷静的推射入网,那他是德甲球员;
如果发力抽射,那他是英超球员;
如果在对方后卫的干扰下侧身凌空抽射入网,那他是意甲球员;
如果选择死角射入球门,那他是西甲球员;
如果一个黑人继续表演着他的踮球过人然后一脚射门射空,那他是法甲球员;
如果转身把球挑起来然后倒勾,那他是里瓦尔多;
……
(2009,湖北一考生,《站在空门的门口》)
选取作文素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一篇作文里所有事件、细节都要有一个统一的中心,表达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思考。
二是认为只要有点体验和感受,什么都可以拿来在一作文题下写作,不取舍,不提炼,不挖掘,不切题,用啰嗦的话叙述着与作文要求与题目不相干的事,使作文阅读价值降低,甚至落空。
比如这样一段文字:
……
我刚到家就准备拿一盒牛奶喝,无意间看见桌上有两个黄颜色的水果。
刚开始我以为是芒果,但是体积好像小了点。我急于知道是什么水果,但是不敢尝,只好先闻闻,那气味和芒果的气味差不多。我去问妈妈这是什么水果,她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从你四妈家拿来的。”我一嘴向皮上咬去。因为当初几次吃芒果时,我首先咬皮的,那上面有一些苦味。这也有,里面的肉和芒果的肉也差不多,到这里,我确信这就是芒果的程度到了百分之五十。它的核和我印象中芒果的核又有不同了,它的核小,没有芒果的核大。我又闻了闻,尝了尝,和我以前吃的芒果一样。这种气味让我很难忘记,因为它不好闻,但是却非常好吃。
最后,带着猜的成分,我作主这可能是芒果。
(2010,南京一考生,《我作主》)
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呢?是芒果,不是芒果?做什么主?什么也没说清。就其探寻小芒果是不是芒果这件事而言,不挖掘背后的母爱亲情只就事论事,价值就不高,更与“作主”不相干。选材时,要注意材料本身有没有写作的价值,是否切题,是否具有较强的情感内涵与一定的主题潜能,要尽可能选取自己经历中最有感触的、对于完成作文的要求最有价值的事情,用最合适的素材来完成作文。

3.千人一面——作文内容“非个体性”

所写人物、事件、情节可能很切题,感受也真实,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内容(事件、情节)与感悟本身已经大众化,没有一点新意和独特性。这类作文,读了前面,就能够知道它的后面,因为内容相雷同的人们读过太多。不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关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个性体验,写被一届届的同学写滥了的事情,甚至情节经过都一样,表达的感受和作文内容大众化、概念化、格式化,内容的非个体性使作文失去了个体生活所赋予的生命气息。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