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网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13889 浏览:580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全面理解“尊重学生”的内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首先,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既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又要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学生需要一滴水,别考虑自己还有一桶水;学生能负担10斤的重物,不要奢望他有可能再带1两。其次,要把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就是让基础扎实且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度练一练资料上的习题,他们自己做,自己阅,自己讲,老师指点共性问题和难点。其余同学则亲力而为,抓在手上耐心指导。这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增加师生的交流机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始终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师的工作忙碌辛苦,这就要时刻保持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如在上课中经常给学生讲笑话,和他们做游戏。一些教学内容,能形象生动的尽量赋予学生熟悉的现实涵义。如教学“a÷b=a:b=a/b(b≠0)”时,我眼中的a÷b和a:b是“懒汉算式”,我给同学们说:“起来起来,休息一会就行了!”,它起来后就成了a/b,学生能不理解吗?又如教学“乘积式”改“比例式”的时候,像3a=5b(a、b≠0),改为比例式的正确结果是a:b=5:3,学生容易改反,我告诉他们“这和走路一样,走过来,走过去”,边说边在讲台上走一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了;再如把“乘法分配率”比作两个小孩吃糖果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

三、设法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规律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引导学生总结并认识规律,目的有二:一是化难为易;二是教给探究规律的方法,培养探究规律的自觉性。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引导学生学会了“五步分析法”,即回答5个问题:谁是单位“1”的量?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量对应分率是多少?如何列式?学生结合答问,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程序;又如“分数、小数、百分数大小排列”问题,解决方法是“竖式对应法”:即竖抄原数,化小数,排小数,排原数。结合解决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

四、建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教学结构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此,要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教学中,一般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各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共同操作、观察、猜想、归纳、制作学具、讨论问题、质疑解难、交流想法,以求共同提高。

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参与式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备课中设计问题要切合教学目标、切合学习情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水平,通过问题集中学生的兴趣倾向与合作动机。问题设计好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推动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设计自学提示、课堂提问等问题时应避免问题太大,学生找不到切入点;问题太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陈述不清,学生不知你说什么;问题没有针对性、层次性,平铺直叙,缺乏挑战,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问题答案始终指向唯

一、使活动失去了开放价值。

六、精心设计课堂复习与测评题

勿容置疑,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平时就不能怕麻烦,不能把应试教育和应试能力混为一谈,也不能把减负片面地理解为负担越轻越好。不及时练习和检测,教学就得不到有效反馈,就会无的放矢;不广泛涉猎,精心设计,就不利于形成能力,突破难点,解决关键。

七、重视课前备课与课后反思

教案只是预案,而不是定案。教案写好后,课前一定要熟悉,要过电影。把要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默记熟练;教学环节之间的连接过渡,课中时间安排,要仔细斟酌,心中有数;课中练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习检测要提前预演,必要时要标记答案。同时要重视课后反思,善于课后总结。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应,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一位老教育家说过,要当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术”,就是学术(专业知识)、技术(实验能力或使用各种教具的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刻苦学习,研究交流,努力实践,不断积累,才能达到三术俱备的程度,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八、探索新的教案备写形式
1.在教案格式上,以“活”为主。如设计使用表格式教案,内容简略,正面主要有课题、课时、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过程、教学分析及教学反思,反面记录相关资料。
2.在教案备写上,以“精”为主。加强教学分析,注重活动过程,提倡记录教学得失、教研素材、改进策略等。
3.在教案使用上,以“改”为主。教师教案可重复使用,只需做必要的增删、调整或部分更换,教案上可以勾画、剪贴、批注。
4.在教案评价上,以“新”为主。着眼于新思路、新方法、新体验,重点考查教师认识教材、选择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活动的情况,了解教师在设计、实施、改进方面的感受。
5.在教案管理上,以“放”为主。没有对既定思维的反叛、修正与超越,观念就得不到更新,事业也无法前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