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认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体认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23752 浏览:1070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深刻理解原理、认识反应实质,并指导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律和电化学的学习。

一、整合课程资源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概念的侧重点强调不一,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上也有所不同。通览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三种教材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认真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在各自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前的知识预备,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后续学习中的具体应用。依据上述内容的异同,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

二、深入分析学情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在组织教学之前,首先分析了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及掌握的情况,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1.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及对策

①四类基本反应类型是大多数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教学中注意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分类的角度的不同,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认识事物,并全面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
②得氧失氧角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在初中被显著弱化,学生很少从这一角度去给化学反应分类,更少有学生从这一角度认识物质,或对物质进行分类。化合价变化是我们认识和判断电子转移以及预测物质性质的工具,采取从化合价的角度引入,最后从化合价变化引出电子转移,这种设计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逻辑。
③常见元素化合价的掌握情况,严重影响学生对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如果学生对于常见元素化合价掌握得不太好,将势必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解决因化合价掌握不够造成的学生认识与发展的难题。
④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简图,大部分学生可以辨识。在理解得失电子本质的时候需要利用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形成过程,所以上课前发给学生的学案中也提前给学生复习。
⑤分类的思想与方法,在第二章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过,学生印象深刻掌握熟练。

2.学生思维发展难点的突破

①氧化还原反应难点是电子的转移,高中学生习惯从直观出发认识事物,而氧化还原本质是微观和抽象的,这就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障碍。为了突破难点,首先给学生提供了用核外电子排布简图表示的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由于学生非常熟悉的氯化钠,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叠较大, 使从电子得失角度理解反应本质的难度降低,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子得失的理解,紧接着进行实验论证,对原电池装置产生电流进行观察和分析。实施过程如下:学生通过化合价预测到锌与稀硫酸反应中伴随着电子的转移,教师提供该原电池实验,将电子转移的微观过程最终展现为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宏观现象,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真实性。为了不分散教学重点和学生注意力,节省时间,可以放录像。同时,要注意知识难度深度的把握,此处原电池仅限于让学生体验电流产生,不需要理论知识的介绍。
为了让学生感受电子转移的普遍存在,并且用于服务人们的生活。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素材、。最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2Na+Cl2==NaCl,NaOH+HCl==NaCl+H2O两种制取氯化钠的方式来体会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这样层次性递进的素材支持,使得微观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突破了难点,扫平了学生认知障碍。
②在第二课时,学生在通过元素化合价判断该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时,出现另外一个障碍点,学生不知道依据物质中的哪种元素进行判断。针对这个障碍点,在课前学案中安排氯元素、硫元素、氮元素化合价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有多种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往往是核心元素;并且了解一些元素常表现出的化合价,比如化合物中氧元素常表现负二价,氢元素常表现正一价。
另外,在氧化还原教学第二课时,有一系列有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我通过一短flash帮助学生去记忆。
我们通过教学内容分析、课后反馈及反思分析、通过课堂观察等手段来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点和发展点,然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突破这些障碍,让学生学生感觉化学是容易学好的。

三、合理设置问题

抽象的化学概念,常常造成学生认知的困难,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或活动能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呢?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例;可以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的问题;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也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探究情景等等。
在设置驱动性问题前,要对学生的学情认真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这样才能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呈现方式。驱动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问题,问题的提出必须是引人深思的、有一定思考容量的有效问题。
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设置了多种教学情景,例如,在第一课时通过生话案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的广泛性,可以展示火箭发射图片、炼钢、生活中各种电池、苹果表面变黑等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社会功能。
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多处设置了驱动性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例如,在第三课时,提出驱动性问题,让学生预测Fe2+和Fe3+其性质并实现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当学生预测性质并设计实验后,再次提出驱动性问题,如何检验Fe2+和Fe3+是否转化?引出Fe2+和Fe3+的检验。
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设计了“FeCl2中混有FeCl3如何检验?如何除去杂质?”这项活动,同时也设计一系列的驱动性问题:
①KSCN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先加?
②加入氯水后再加可以吗?
③加入氯水有什么优点?
这样层层设疑促进了学生思考。驱动性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建立,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教师在概念教学中,精心设计分析知识脉络、认知脉络、任务或问题线索以及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支持或证据,让学生经历概念构建的过程,主动地构建概念的完整意义。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全面地构建概念的意义,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较为清晰、深刻,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