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例题加强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35140 浏览:1588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学例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数学问题,也是学生体验过程,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因此,能否用好例题成为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本人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认为加强例题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激发兴趣
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例题的作用

数学例题是多样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而每一道题的作用又不可能涉及到各方面,因此教师对数学例题功能的掌握是搞好例题教学的前提。数学例题的常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性功效。为了生动、具体地阐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创设具有情境的例题,在解决例题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得出概念、定理和公式。其设计方式的实质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2)巩固性功效。对于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初学时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层面上。通过例题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运用概念、定理和公式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3)示范性功效。为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掌握数学的通性通法,学会分析、语言表达、书写格式,例题的示范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示范性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参与解题的整个过程,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学会数学地思维,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4)综合性功效。设置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努力做好以下工作:探寻解法、探索模式、形成猜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运用特定的数学思维模式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释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用好新教材例题

实验教材中的例题是教材编纂者精心挑选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但如果我们对例题就题论题,不作深入研究,不求解法有新的突破,那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只要预习就可以基本做到这些,根本没必要听课,势必造成浮于表面、肤浅的后果,养成不求甚解的恶习;笔者认为,要用好例题,必须在准确把握课标精神的前提下,从下面四方面下工夫。
1.准确读透编者意图,站在系统高度理解相关信息。一般地说,对每道例题,编者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的设置的,都有一定的用意。或各例题之间形成系统、互相关联、层层递进;或各施其责、互为补充。
2.补充例题中的思维过程。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例题的编写都十分精炼。有的没有分析过程,有的没有解答过程。教师要在让学生暴露解题思想、思维过程的前提下,引导启发学生真正搞清该例题的来龙去脉。
3.抓住关键展开教学。处理例题的关键有三个:第一是审题。常常忽视的问题,也是导致迷失的根源之一。第二个是寻求解题思路。第三个是不断总结。

三、用活教材中的例题

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是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态”。教材毕竟是凝固的文字,而教学则是富有情感的活动。
1.挖掘例题中的人文情感。新教材中的许多应用例题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精选的,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颇具意义,它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太多美好的情感。
2.挖掘例题中的丰富内涵,把例题引申、变形。俗话说“教本、教本,教学之本”,但这句话在新课程教学中已经不适用了。因为首先,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材使用必须一切为学生着想;其次,教材不过是一种载体,它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教育理念、科学精神才是最重要的灵魂。
3.适当地补充、调整例题。班级与班级之间,因为历史沿革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形成了它的个性。根据所教学生特点增删少量例题是必要的。其依据主要是班级学生优势、弱项,以及思维习惯等。增加例题要注意把握五性:一是“典型性”;二是与其他例题形成“梯度性”;三是“探索性”;四是“多解性”;五是“拓展性”。

四、以典型生活事例吸引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具有挑战心理的历程,它不仅仅是求取上进的重要过程,而且也包含着许多趣味成份,所谓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得重视引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激发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比例线段时,可以先讲这一则故事,人员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发现作案现场留下一枚脚印,并由此推算出作案人员的身高,那么身高是怎样算出来的呢?给出一个悬念,而学生急于要知道答案,然后告诉学生有这样的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6.5,这样学生就被吸引住,颇有兴致地量脚长,算身高,由此可激发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的兴趣。
再如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改编成如下的题目:
比如1:⊿ABC是房屋的人字架,其中AB=AC,为了使人字架更加稳固,房主要求木工在顶点A和横梁BC之间加一根柱子AD,可木工未学过几何,不知D放在BC的何处,才能使AD⊥BC,请问同学们能否帮他的忙,写出方案并说明理由。编后,首先是学生能看到实际问题,引起解决问题的悬念。
数学,是学生投入最多的一门课程,但许多学生却为并没取得理想效果所苦,部分学生甚至陷入题海,昏天黑地,以至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在于方法不得要领,源头是例题教学。让我们研究例题教学,用好、用活教材,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个学生的数学之光。
参考文献
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傅佑珊,胡杞.初中几何教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单会明?.数学之友[M]..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