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魔手谁魔手夺去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5178 浏览:134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也是母语学科,它将传承着祖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可长期以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何如此低沉?本文就是就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的。
【关键词】语文;兴趣;调查;反思
四月中旬,我对大塘中学十二个班级的学习委员进行了调查,问及他们最感兴趣的科目和最不感兴趣的科目。结果在最感兴趣的科目中无一人回答是语文,而在最不感兴趣的科目中竟有12人回答是语文。
虽然我也都知道语文这一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是很高,虽然我也都知道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普遍地不感兴趣,但这一调查结果还是令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我大吃一惊,让我的心头为之而震动、痛惜。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于是又自然地想起了一个长久以来在语文教育界讨论不休的问题: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反思一:学生是不是向来对语文就无兴趣?
现在的学生普遍对语文缺乏应有的兴趣,更缺乏应有的投入,于是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问题。但很多人恰恰忽视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是不是原本就对语文没有兴趣呢?大家不妨看看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就明白了。当新书发下来的时候,小学生们多么兴奋啊!他们最迫不急待翻看的就是语文书。回想我们小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原来最感兴趣的学科恰恰就是语文。
反思二:谁的魔手夺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普遍地对语文不感兴趣这一现状是如何造成的呢?

1、语文考试

虽然语文试卷经过多年的努力愈加科学合理,但仍存在着不准确地考查出学生平时的语文水平以及拉不开学生考分档次这两个缺点。我班潘日姣、莫红艳平时语文水平较高,多次竞赛获奖,可两次期末考试成绩均不如平时语文水平中下的杨喜林、李小玲同学。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在学生中,学生怎没有切身的感受呢?她们的兴趣谁敢说不会因此而降温呢?诚然,考试发挥等因素也在起作用,但考试本身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2、语文的教法

语文教改,可谓喊得最凶,影响面最广,成果不少,便效果却不大。新教材令师生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新教材的编订、发行、使用是语文教改最大的成果之一。但很多教师虽然穿上了新鞋却仍在走老路,有些教师甚至不联系学生实际,到书店里买来一本教案,照本宣科讲下去,从头至尾,只顾唱独角戏,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上面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下面学生听得昏昏入睡。我相信类似这一现象也并不只局限于该校啊!它用“普遍”二字来形容有过之而不及。如此教法,怎能让学生对语文再生兴趣呢?

3、语文学科本身的原因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在语文界流行最广。这句话说得真好。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学生则时时处处可以学到语文、用到语文。这是语文的最大优势之一,然而又是最大缺陷之一。惟其如此,学生学习语文便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虽然有些名人大家背过字典、词典、名著等,但让学生效法他们则不现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语文大国,有关的内容浩如烟海。语文学科的广泛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4、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

“重理轻文”由来已久,至今有所好转,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即使同是文科的外语地位也远甚于语文。大学里外语不及格不能毕业,中文不及格则无关紧要,招聘单位要看外语级别证书,语文连级别考试都没有(普通话考级总算有了,但未能普及)。另外,在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年龄段,也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黄金岁月,我们的学校(尤其是乡村中学)又对文化积累这方面注重不够,例如阅览室空间小,供阅读的书籍不多及阅读时间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阅读面小,积累也很欠缺。只凭借一周那几节语文课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而能学好语文,确实未之闻也。

5、学生自身的原因

“语文书我都看完了,老师不用教我也能看懂”,我校的初中生也不时有人发表这样的看法。从这不难看出对语文的兴趣很大部分是出于猎奇。这样的兴趣是肤浅的,在学生的隐性思维里就渐渐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语文还不好学吗?要不,我平时不怎么看语文,考试照样考六、七十分,而一些人老抓书本不放却不见好到哪去。这样的观念对学习语文起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学生便不愿意下苦功夫勤奋钻研了。
反思三:该采取怎么的对策来唤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

从我所调查的这所中学生来看,共11位语文教师,经过正规培训(指从大专中文系毕业的)的教师仅是3位,其余的有7位是中师毕业生,有1位是非教育系统毕业生。虽说不能以文凭的高低来衡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但至少可以说明师资力量是欠雄厚的。为此有关教育部门也引起了高度地重视。要求教师利用双休日及假日进行培训学习,力争在一定的时间里达到规定的文凭,否则上岗就业则受其限制。于是在教师之中兴趣了一股培训、读书热,上至四、五十岁,下至十九、二十岁的便纷纷为着不同文凭而努力着。他(她)们节衣缩食,大有“为伊销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之态。他们为文凭而奔波的大部分人是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育事业而服务,只有少部分人是只为文凭,不为别的,而当这一大部分人真正投入培训学习之中,方知情况并非自己所想,満腔的热情几乎化乌有。我不否认教育部门作出这一决策的正确 ,也不否认培训学习是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关键措施。但真正的实施过程的深度、力度、广度都还不够。导致文凭虽获得了,业务水平却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于是,为拿文凭而读书的人流逐渐增多,培训人员也逐年上升,问其原因,顺应时展的步伐。如此这般,虽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导致了语文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整体素质上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这应该是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给予重视的关键因素。

2、考试改革

近年来,考试改革一直在进行,如增大课外阅读题,加大作文分值,主观题增多等,对选拔人才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力度还待加大。考试试题必须科学合理,学生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就应得到多大收获,力求避免偶然性、投机性。

3、从教材方面入手

针对学生学习语文无从下手,对语文的兴趣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大力加强教材建设已显得很有必要了。如新教材比较注重阅读、写作,对唤回、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确有帮助。但作为教科书的也仍偶有出错现象:如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的“颢气”本应无“三”旁,而课文注解却写有“三”旁,等等这类现象的发生,更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连最具有权威性的教科书也如此。虽然素质教育的同时倡导学生应有怀疑精神,但如果连字也都要怀疑再去查正,然后再阅读课文,学生又哪来那么多时间呢?因此,在改革教材的同时,质量也应同时兼顾,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教育体制建设

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给语文应有的地位。比如语文也应考级,在招工、招干中也应当考虑语文等级,这样对提高学生以及整个社会成员对母语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定会大有帮助。
是谁的魔手夺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社会?教育单位?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还是……,也许兼而有之吧。但只要明白原因,摆正位置,明确对策,真抓实干,唤回和提高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成员对母语的兴趣会指日可待的,那时,我也相信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尽开颜之时,也是整个社会不断蒸蒸日上之时。
参考文献:
2000年11月《广西教育》,《语文教学如何让兴趣同行》,作者:王其胜。
2002年11月《广西教育》,《广西二十一世园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作者:平方
收稿日期:2013-05-1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