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培训强化训后管理是推动教育技术培训成果转化有效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26212 浏览:1119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市目前已基本完成初级培训,即将开展中级培训。然而由于实践中我们把焦点主要放在培训的设计和实施上,忽略了培训后将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管理,导致培训成果不能有效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很多受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行为并没有明显的改进。

一、训后管理的现状

为了解徐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探求适合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我们特发放了“徐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调查问卷”,在学校教务部门的帮助下回收了6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91份,有效率为95.3%。问卷中与训后管理相关的问题有1

7、18、26题,共计3道,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训后管理统计分析表
从表1可见,目前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缺乏训后管理,很少提供训后支持,受训教师返回工作岗位后,培训成果不能有效转化。阻碍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的原因不是硬件及其操作问题,而是缺乏推动和鼓励政策、备课时间得不到保证、领导不支持、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等,造成受训教师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

二、训后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认知科学、学习理论的发展,早先的教师培训把焦点放在培训的设计和实施上,忽略了教师培训后工作绩效的变化。根据享利·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过程理论,培训不仅指受训者参与的所谓“培训中”的过程,也包括“培训前”和“培训后”的过程。也就是说,培训不仅指受训者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者在培训后运用这些学到的知识、技能的过程。
美国绩效技术领域知名学者Harold Dstolovitch于1992年在对各类文献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和多年对企业培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培训绩效曲线图。
图1 培训绩效曲线图
由图1可见,期望的培训绩效和实际的培训绩效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即使受训者在培训过程中表现非常好,在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之后,如果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行政支持,培训的绩效就会迅速下滑,有时会低于参加培训之前的水平,受训者很快就会退回到培训前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和适应的工作行为与习惯,而它们往往会阻碍培训后绩效的提高。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培训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良药,特别是短期的集中培训,其单独的作用和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对于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后的持续支持与各种原创论文www.618jyw.com
形式的指导与帮助,是促进培训效果提高的有效途径[3]。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是单指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学到的知识、技能的过程。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训后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我们期望的培训绩效与实际绩效相差甚远。调查发现,返回工作岗位后,大部分受训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及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和培训之前相比,很多受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行为并没有明显的改进。即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也不能恰当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思想、手段和方法等辅助教学,也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课程整合。

三、影响培训成果转化(培训迁移)的因素

培训成果转化也称培训迁移,指受训者把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程度。
培训迁移理论认为,培训不是受训者单纯地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者在迁移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因此,对于受训者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一个情境学习东西而在另一个情境应用所习得的东西,也就是将教育技术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运用在教学实践中[4]。
Holton于1996年提出了研究培训迁移影响因素的模型[5],该模型认为迁移动机、迁移设计和迁移气氛等是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迁移动机被认为是一个能够显著影响培训正向迁移的个性特征。动机是一种激发、引导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力量。它与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密切相关。学校的承诺以及受训教师的自身能力、工作态度、职业规划等都会显著影响迁移动机。
迁移气氛是指阻碍或促进受训教师将在培训中的所学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的实际环境,是教师任职学校为教师把在教育技术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而提供的软、硬件总和,包括信息化设施建设、鼓励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政策以及校园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等。
迁移设计是指根据近迁移和远迁移的不同特性,搞好培训需求分析,科学规划培训内容、培训环境、培训模式等,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使用性,促进培训成果有效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四、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策略

通过对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的分析,结合实际的培训管理经验,我们认为可以围绕激发受训教师的培训迁移动机、构建良好的学校培训迁移气氛两个方面,采取以下策略,强化训后管理,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成果转化。

1、调动中小学校的积极性,为培训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是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所,教师受学校直接管理,学校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对教育技术培训及应用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因此,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应注意中小学校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校应该对培训成绩和应用效果负首要责任,提高学校的认识,发挥学校的作用,获得学校的支持,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1)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
观念决定行动,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必须要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加强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由于我国的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因此,“校长一念之差,学校十年之差”。只有校长具有了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媒体观等现代教育观念,才能在学校教育技术机构、人员、经费、培训、设备的购置与使用等方面,正确决策、正确领导,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6]。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我们要提高中小学领导,尤其是校长对教育技术培训的认识,强化他们的现代教育意识,推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健康有序地开展。
(2)把教育技术应用状况纳入考核
目前,对中小学校的考核评比多关注考试成绩及学校的软硬件配置,对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绩效则很少提及。这就导致学校对软硬件配置及考试成绩比较在意,而不注重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
在现源于:论文库www.618jyw.com
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验收和教育信息化评优评先中,要抛弃只注意硬件指标,忽视软件资源及实际应用情况的做法,不仅检查学校的软硬件配置,还要增加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考核,鼓励在教育教学中学习教育技术、使用教育技术。同时,还要建立信息化工作常规调研制度和专项督导政策,将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纳入督导考核中,进行长期跟踪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把教育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工作列入考核及督导的重要指标,对教育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不力,效果较差的学校,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

2.加强继续培训,为培训成果转化提供持续支持

目前,由于缺乏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在学校内要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要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学习支持,搭建继续学习的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使教师拥有持续学习的环境。在教师尝试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过程时,要能够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7]。
各中小学校可以和大学、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合作,邀请培训机构为学校提供实时或定期的支持和服务,也可以向培训机构传递培训需求、校本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建立大学、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获得来自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等专家的后续支持,是巩固和转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果的有效保障。
(1)及时的技术指导
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是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件制作、图像处理、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困难,应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和帮助既可来自于同事,也可来自于校外的优秀教师与专家。获取的方式除传统方式外,还应注意使用群、博客、电子邮件及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方式。
(2)持续的后继培训
教育技术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应提供持续不断的继续培训,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营造学习和使用教育技术的环境。继续培训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培训形式可以是网络培训,也可以是专家、优秀教师主讲的校本培训,还可以是公开课和示范课等。培训内容可以是新思维、新技术的运用,也可以针对应用教育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做指导,进行跟踪培训、全程指导,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及带动作用,并传递给更多的一线教师,是确保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持续提高的重要途径。

3.建立考核激励制度,为培训成果转化提供保障机制

加强对教师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的实际应用绩效,从数量、媒体选择、技术应用及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典型给予奖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要打破职称评聘上按资排辈的惯例,优先评聘。在优秀课、公开课等课程评价机制上要与教育技术能力挂钩,使教师切身感受到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使那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付出辛勤劳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教师,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尊重,得到应有表彰与奖励;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调动周围教师研究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综上可见,训后管理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强化训后管理,从激发受训教师的培训迁移动机和构建良好的学校迁移气氛两个方面入手,调动受训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顺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绩效,确保新一规模培训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参考文献
孙翠玲.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后的校本学习.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
陈小微,孙祯祥.绩效管理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中的应用.开放教育研究,2007(3).
[3] 梁林梅,叶涛.从培训向绩效技术转变—提高教师培训绩效的新思路.中国电化教育,2003(12).
[4] Yamnill S,Mclean GN.Theories supporting traner of training.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1(2).
[5] Holton.E.F.The flawed four-level evaluation mode.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6(1).
[6] 荣曼生.继续教育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国电化教育,2005(9).
[7] 林万新.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9(8).
(责任编辑 杨 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