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提高学生在化学试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22490 浏览:97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初中阶段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入手,认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及科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 教学策略 动手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就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的改革重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及课后的评价。因此,对化学学科而言要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能体现这一指导思想。传统的化学试验模式是教师给出结论,学生动手验证“概念或原理”,这种模式是在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机会不多,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情绪也调动不起来。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应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把自己当做新知识的探究者,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究,小组交流,重在发展”的模式就是探究性实验模式。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科学素养,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略谈开展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几点策略。

一、把部分演示实验创新改造成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动手操作、演示、讲解、知识的介绍,按部就班地表演给学生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也就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开展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时就必须对“演示实验”进行分类,分为教师必做的和“易操作、易成功、无危害”的两类。对于前者,要运用启发式、探究性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讲解及演示。对于后者,应该创新地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这样就解决了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不清楚的问题。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探究实验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加热高锰酸钾法和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并完成氧气的性质实验,金属活动顺序,酸碱盐的教学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实验探究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还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吸收这部分知识,大大增强学生的探究。

二、将需要重点掌握的学生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能由他人所代替的。大多数的“学生实验”是由老师提供药品、仪器,学生根据课本按设计好的步骤,自己动手实践,最后填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学生的兴趣性、创造性被压抑,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将有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生实验改为探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究性实验,直接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究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安排:(1)根据方案教师提供药品、仪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2)学生认真仔细设计操作过程;(3)根据实验的结果学生讨论、教师点评。虽然学生准备实验、探究实验的过程比较长,但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等能力得到锻炼,自己设计实验,兴趣较高,思维活跃,讨论也积极,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不容易遗忘。
例如:酸与金属反应
实验药品及仪器:镁条、铝片、铁片、锌粒、铜片、5支盛有2mL盐酸的试管
(1)提出问题:是否所有金属都能跟盐酸溶液发生反应。
(2)猜想与假设:Mg Al Zn Fe Cu能与盐酸溶液反应。
(3)实验探究:
实验事实及其处理
通过比较发现,这五组实验可分成两类:一类发生了化学反应,即①②④⑤;另一类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即③。
(4)结论: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盐酸反应。
(5)讨论:能否用铜、银和盐酸反应制氢气?
(6)点评: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学生对酸与金属反应这个知识点掌握很自然,理解更透彻。

三、把家庭小实验与趣味小实验转化为学生的探究实验

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初中,这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他们学习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如果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则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开发创新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或课外实验,一旦做成功,他就有一种成就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譬如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这个知识点后,安排学生用花瓣、蔬菜、水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又如:实验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自制汽水,等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探求,不仅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延伸,不但开拓了学生探究的渠道,而且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科学猜想”、“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等能力。

四、根据课本挖掘适合初中学生水平的探究实验

化学知识的形成及发展均离不开实验,因此,依据课本现有知识开发一些简单的、富有趣味性的探究实验,既可拓展实验内容,又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素养。例如:讲解到酸与盐的反应时,适时提出生活中我们还有碰到过哪些酸,如柠檬、醋、柑橘等,也有类似于碳酸钙的东西,如:做馒头时发酵用的小苏打、鸡蛋壳。让学生课外做实验,看是否会反应,并比较实验现象。这样便于发散学生思维,这类探究性实验既培养了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的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事物本质的科学精神,从而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主体,重在探究,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在新的形势下,更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认真研究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3]九年级化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