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困惑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困惑与发现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24108 浏览:1077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自2008年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作者在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通过对这些困惑的思考,发现了导致生物教学出现“课时少,效果差”的问题之所在,并探索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自2008年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已经教授新教材将近五年时间。在这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和同行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新教材内容多,课时不够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与旧版教材相比,新教材不仅内容多,而且栏目多、学生活动多。不但没有给学生减负,反而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之嫌。教师普遍感觉到,按照课标要求的课时数,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生物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纷纷要求学校增加课时。

(二)课堂教学改来改去,花样多了,但是不实用。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都积极地借鉴和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如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四环节”实验教学模式,等等。在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前,我们充满和期待,想方设法设计问题串,编制导学案;设计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尝试之后我们却感觉收效甚微,因而非常茫然。一些老师失去信心,重新回到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

(三)学生练得多、练得难,但是学生考试成绩不佳。

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学校常常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考核教师。因此在教学指标的压力下,教师们深入题海,搜罗试题,编制试卷,挤占学生的时间,让学生一遍一遍地练,一遍一遍地考,不敢稍有疏忽。但是学生的高考生物成绩并不理想:试题不难,成绩不高。长此下去,教师焦虑,学生厌学。

在这些困惑的困扰下,我不断思考,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反思教学,发现了导致生物教学出现“课时少、效果差”的问题的原因。

(一)各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环节繁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习惯于分阶段、分环节进行教学,甚至是每一节课无论内容繁简、易难都要套路化地由导入→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布置作业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甚至在教学听评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学环节是否完整就是一堂课好不好、成功不成功的关键指标。尤其是在赛课活动中,有的老师为了获得好的评价,取得好的成绩,对教学每一环节的时间、方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的设计,并进行反复演习,以致给各位评委造成课堂更细致和精致的错觉。殊不知,每一节课都按这种过于程式化、技术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严格控制,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能得到真正体现,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感到在课堂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有的新知识都是由老师生硬地灌输到脑子里,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

(二)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墨守成规,习惯于按部就班。

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教学内容,基本都是按照教材目录的安排和教学栏目的安排照本宣科。学习完节新课,安排一节练习,这个特点在教辅资料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似乎只有这样,教师才觉得把知识教给了学生,才心安理得。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的安排下,教师总是感觉学校给生物学科安排的时间太少了,甚至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亦是如此,美其名曰:夯实基础。殊不知,这样的教学,除了导致课时不够用之外,还会导致生物知识点琐碎、重点难点不突出、知识不系统,学生也容易遗忘学习和复习了的知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使知识系统化,提高教学效率。

每一学期,我都会根据生物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比如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我就做了如下处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本节知识给学生展示的核心概念是“内环境”“稳态”,如果单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于是我先请同学们思考:“你每天吃的、喝的东西都到哪儿去了?”让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会依次给学生展示教材第8页、第3页、第5页插图,让学生逐步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从而毫无隔阂地接受“内环境”这个概念,通过进一步分析,最终知道内环境和稳态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又比如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1章走近细胞的教学,在教材内容上我觉得它更像一个引子,于是我就通过提出“为什么要走近细胞?”、“我们是怎样走近细胞的?”、“走近细胞后,我们发现了什么?”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是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本章内容的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使这一章和其他章节之间的联系也更紧密了,更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这样处理之后,原来两个课时的内容用一个课时就教完了。
除了注重每一具体章节的知识系统化之外,还注重整本教材的知识系统化。高中生物教材有突出的主线,在每一章的教学中对整本教材的主线要常提常问。

(二)合理安排讲练节奏,节约学生宝贵时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章各节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比如第一节的知识点在练习时往往会涉及下一节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完成每一节练习时就会出现畏难情绪,从而怀疑教师的课堂教学,甚至厌学。我改变传统的没讲完一节内容,就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为每讲完一章内容,就进行一次单元练习。这样做不仅消除了上述弊端,而且删减了教学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了为学生减负。

(三)一切能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应不讲、少讲、讲到点子上。

学生普遍感觉大部分生物知识不难,自己都能看懂。比如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2章、第3章的内容,都很简单。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可测的学习成果。再比如,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有很多实验都是关于显微观察实验的。对于显微观察,学生在中招考试时都反复练习过。对于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自主练习各种装片制作,然后在实验课上拿到实验室进行观察,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我发现学生对生物知识记得牢了,用得灵活了,学生感觉到真正减负了,成绩提高了,学习热情也高了。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