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几点对当前高中写作教学一些反思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14256 浏览:588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其综合程度高,因此写作也一直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人们常说,“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的是阅读,最不见效果的是写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问题的实质。为了扭转写作教学的这种被动局面,本次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到目标,从教学到评价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拓展。然而,在目前的写作教学实际中,由于相关的写作教学理论缺乏实质性的介入,高中写作教学仍然在沿着老路前进,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积累;过程
1003-2851(2013)-06-0149-01

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其运行应遵循一定的过程规律。学者普遍认为,写作过程要经历一种“双重转化”,即写作主体的物—意—文的综合、转换过程。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观念和情感的过程是第一“重”转化,作者的观念、情感向文字的转化是第二“重”转化。写作活动的这种“双重转化”性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说是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开启写作奥秘的一把钥匙。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不管学生想不想写,愿不愿写,有没有内容可写,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必须交上来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我们也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学生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观察,但是实际上到写作时,学生又抓耳挠腮,无话可说;我们也给学生传授聚材立意、审题布局的方法,但事实上学生的文章仍然不尽如人意。由此看来,如果写作教学不能着眼于物—意—文的“双重转化”,不能体现写作的实践性特征,学生就在本质上缺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写作也就缺乏源头活水。笔者认为,写作教学,应该是怎样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双重转化”的过程。

二、只重课堂动笔,不重生活积累

在高中写作教学实践中,由于时间、地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写作教学理论及思维习惯的影响,写作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为学生在“两节课”之内的、单一的“动笔写”的流程。写作的教学过程被窄化为“教师命题——学生动笔——教师批改讲评”这种单一的程式。教师把大量的写作指导注重于“怎样命好题”、“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怎样进行有效的批改”等孤立的环节上,这种长期的“动笔写”的操作流程使学生仅仅把写作看成是“课堂上的文字活动”,而“之前”和“之后”的活动则不关己身,写作也就被学生看成是文字的游戏,却置积累、阅读以及修改活动于写作过程之外。不少教师也强调阅读积累、感悟思考对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写作过程的实际指导中却往往又把他们置于写作的过程之外,写作过程与观察、积累、阅读等相关活动被扯成两张皮。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经常强调这一命题。然而多年来,受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我们的写作教学并没有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对写作的需求,始终未脱离“文字游戏”的怪圈,在“如何动笔”这一环节上下足了功夫,使写作教学囿于学校、闭门造车,而恰恰缺少的是对学生生活资源的开发,缺少对现代社会写作需求的考察,缺少对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考察,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写作教学的误区。

三、只重文学性,不重思想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写作视为学生“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相比之下,当前的写作教学却更多的是注重文采,在追求形式新颖、内容生动、辞藻华丽上下足了功夫,而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和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关注上,不能不说是有所欠缺的。
在当前,由于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起、承、转、合”、“点题”、“照应”、“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等等这些谋篇布局的模式化经验,特别是在应试模式下所产生的僵化的思维定势依然根深蒂固,这种模式打造出来的“闪光点”的记叙文、“格式化”的议论文、“生动”的说明文等成为教师提倡的范文,逼迫学生向它们看齐。这种“为写作而写作”的写作,并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仅仅停留对社会现象表面的陈述上,无法做一个深刻的思考者,除文字上的风花雪月和在内容上对别人的思想进行例证和阐释外,对现实生活中的写作几乎处于茫然的状态。这样的写作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能给学生一个自由飞翔的天空,无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写作教学也就背离了目标,只能作茧自缚。

四、只重分数,不重能力

写作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生活化的写作能力,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高考应试的背景下,在获得一个好分数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学生用一种缺失真情的文人调子,用花哨的语言,用到处滥用的文学感情“作”成了一篇篇“小文人”式的作文,获取了不少好分数。作文本应该反映真实的生活,但这种能获得好分数的“小文人”式的作文,客观上造成了学生都向他们看齐和学习,扭曲了写作本应该具有的反映真实生活的功能。写作与生活严重背离,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价值,写作文也就仅仅是完成功课而已。于是,教师一边指责学生作文单一化、模式化,指责学生写作无病、缺乏真情,一边却在不断地用好分数来诱导学生向同一模式看齐。
写作是源于生活的,学生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写作的。新课程标准倡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现代的高中写作教学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写作需求的能力,怎样才能通过写作来滋养学生的德性,启迪他们的智慧,培育他们的美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摈弃传统模式的糟粕,克服功利倾向,坚定的贯彻新课标理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