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状我国体育场地目前状况对体育训练影响微探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32559 浏览:1466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体育场地的不足对课内体育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例如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时间的安排、对于教学安全的影响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体育场地的不足对学校课余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场地 体育训练 课余训练 课外体育教学

一、学校体育场地的不足对于课内体育教学的影响

课内体育教学的最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然而学生在从事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的时候,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物质设备与物质条件作为保障,也就是要求一定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以及专门的体育训练设备和运动服装等。它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并不能在教室里仅仅从书本上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单靠看书、听讲是不可能学会和掌握运动技巧和技能的,更不能够达到锻炼身体、获得健康的身心的体育教学的目的;也并非类似于人们进行一般的身体锻炼那样,对体育场地能够进行因地制宜地处理,从而活动健身。在我国高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认为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存在不足的现象,并且由于体育场地的不足会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有比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得很多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无法安排到位,致使学生对体育难以产生积极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体育场地缺乏对设置课程内容的影响

首先,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并且在不断地进行开拓和创新,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更多的体育项目课程,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能够达到教学要求的体育场地设施,使得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再就是,虽然部分高校具有这种类型的体育教育场地,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太多,从而造成场地的不足,因而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影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场地的缺乏对于科学安排课程时间的影响

很多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一天中,个体的生理机能状态是不断变化的。每天从8时至12时以及从14时至17时是个体肌肉的力量、速度和耐力均处在相对来说最佳状态的时期,如果能够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有序的锻炼健身以及运动训练,就会取得非常好的锻炼效果。并且在3时至5时之间以及12时至14时之间个体的生理机能状态则位于相对的最低态,如果在这两段时间里进行体育训练和健身锻炼,就会比较容易出现疲劳状况,在“负荷量”达到一定值时,还有可能引起运动损伤。一般情况下,大家习惯地觉得进行身体锻炼应该以早晨这个时间为最佳,再次就是黄昏,因为那两个时间段的空气是最新鲜的。但是据科学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空气的污染在每天具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日出前那段时间,另一个是傍晚那段时间。尤其是在冬季,早晨与傍晚在冷高压气流的影响下通常会出现气温逆增的状况,即上层气流的温度高,然而地表气流的温度低,大气的对流几乎停止了。那什么时间的空气质量最好呢?实验结果表明,在每天的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两个相对的最佳时期。体育课通常都会被安排在室外上课,如果没有被安排在适当的时间,将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锻炼自主性和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会无法得到保障,不利于促进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三)体育场地匮乏对学生安全造成的影响

安全即是指个体避免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一般情形下,不可接受风险如果出现,就可能会带来物质利益的损失或者人员的伤害。所以,规避这类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结果可称之为安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将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展开,因此有必要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的保障工作的开展。

(四)体育场地缺乏影响了教学的组织形式

通常情况下,选修体育课程教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满足学生的一定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比较能够迎合学生的主体需求动机。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项目是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的,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具有比较积极和热烈的情绪以及自觉地获得理论知识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渴求,其愿意主动地进行学习、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与此同时,选修课教学通常都是由拥有专项技能的体育教师任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做到人尽其才,这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也能够通过系统地学习某个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使自己精通于该专项。这也将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和训练能力的培养。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水平的考虑,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进行全面的和综合的体育训练,实践研究表明,参加选修课学习的学生,其各项运动素质不但没有低于其他的学生,反而与专项训练相关的运动素质和水平,还能够远远地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还是由于高校的体育场地匮乏,高校只能少开设几个体育训练项目,这样有些项目没有被开设,就不能够满足广大同学的不同的兴趣爱好要求。有一些高校由于体育场地不足,仅仅只拥有篮球场和田径场,根本就无法设置选修的体育课,只能够设置一般的体育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研究表明,自从开设选修体育课程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地提高了,其各项的运动素质和技术也都大大地提高了。

二、体育场地匮乏对课外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课外体育活动就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的体育活动以及其它与体育相关的一切活动的范围。其是课内体育课的重要补充,基于时间的角度考虑,课外体育活动占的时间远远大于课内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这部分时间去从事体育活动;基于灵活性的角度考虑,把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锻炼之中,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课外体育活动重在实践,只有通过参加多姿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享受体育训练带来的生活趣味。在学校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终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体育锻炼进行怎样,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锻炼水平和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将具有非常大影响。要达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目标,除了在体育课堂上的培养之外,还可以利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锻炼来培养其进行自练、自学和自评的素质,增强体育训练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其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外部因素按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为: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和器材不足,对体育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合适的体育专项,有伤病不便于进行体育锻炼和其他。可以看出,体育场地的不足即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原因。场地不足和学生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再次,学校体育场地的结构类型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室内场馆不多,这必定会影响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有就是,近些年来,针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场馆也非常少,这明显地不能够迎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的次数多少以及竞赛的方式,也会间接地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如果比赛形式比较多样,内容比较丰富多彩,通常都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的热忱。反之则会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场地的匮乏不仅会影响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影响其身心的健康,还能够给学校带来许多的不利因素。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三、体育场地的匮乏对学校课余训练的影响

课余运动训练就是独立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之外的,旨在拉动学校群体体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重点在于培养高校后备的体育人才,组织和训练一批具有一定的体育专长的学生代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开展广泛的课余运动训练将有利于推进高校群众体育训练的普及,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使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加强校园内的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高级别的体育场馆以及室内体育场馆比较少,而且配套设施比较落后,耗损严重,缺乏先进的体育设施,附属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健全。学校并没有设置标准的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训练只能用比较简陋的场地和不标准的、不先进的场地器材。然而竞技比赛是在相对标准的体育场地中以及使用标准的体育器材来进行的,由于体育场地和器材等环境的变化,使得许多学生在竞技比赛中发挥失常,对比赛的名次和成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以足球场地为例,许多高校并没有标准化的足球场地,部分高校的足球场地比较小,可谓是小型的足球场馆,仅仅能够举行七人制或者九人制的足球比赛。然而在正式的比赛中,通常是十一人制的比赛,学生对这种距离、空间以及人数的变动难以及时地适应。还有部分学校的足球场地被学生过度地使用,上面的草坪已经没了,而是变成了黄土,相比较而言,在正式的比赛过程,足球场地上的草坪质量非常地好,足球在草坪上的反弹的角度、高度以及球滚动的速度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运动技术和战术水平不能及时发挥出来,会严重影响比赛质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具有以下三个任务,一是肩负着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即最重要的任务;二是肩负着运动员的训练以及高校教职员工的体育活动的任务;三是肩负着面向社会公开开放,以满足附近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要求的任务。然而事实却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均无法达到以上的需求标准,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面对这种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政府和各高校应该增加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支持,使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在总体数量上逐渐增加,按照体育教学发展和个体体育训练的实际要求的增加。首先应该积极改善体育场馆的各项条件,增加体育场馆的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迎合学生趣味的新兴的体育单项的场馆建设和体育训练器材的配置,比如,攀岩、太极等。
参考文献:
郭敏,刘聪,刘买如.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
林显鹏.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J].体育科学.2005(12).
[3] 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