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对口初次就业与对口状况调查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8872 浏览:33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对福建省某高校2007—2010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专业对口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得出专业初次就业率、对口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大学教育内容与毕业生工作实际岗位要求差距较大,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还有待提高等相关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注重大学教育的特色发展,改进高校就业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
1673-8381(2013)04-0111-08
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这表明我国已经跨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同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展,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在市场化的就业双向选择机制下,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项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专业对口就业是衡量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保障大学生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主要途径[3]。专业就业对口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较低的专业对口率将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导致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着力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规律和特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一、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 基本概念

文中所涉及的“初次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在毕业当年的8月31日前已落实就业单位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4]。为客观、全面反映情况,初次就业率按专业分别公布。计算方法是:(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专业对口”主要是指个体所从事的工作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与自己在学校等类似地方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相匹配[3]。专业对口率的计算方法是:专业对口就业人数/当年毕业生就业总人数。

(二) 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本文以福建省某高校(以下简称M大学)为例,从中抽取专业样本进行调查分析。M大学共设置本科专业61个,为提高抽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新办专业、停办专业等未列入调查统计范围。本次调查抽取2007—2010届均有毕业生的38个专业。样本专业中应用学科专业与基础学科专业的比例为

2.5∶1,与学校专业总体比例基本相当。

在统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电话访谈和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 600份,收回有效问卷3 324份,回收率92.3%。此外还有部分数据源自学校招生办、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会和各学院提供的相关资料。这也是该校首次进行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 访谈法。访谈对象主要为M大学学生处负责人、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和学生代表。通过与他们座谈、单独访谈,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初次就业与专业对口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倾听他们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 文献分析法。主要查阅了部分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及相关原始档案文献并进行研究、提炼和分析;查阅了大量关于大学生对口就业、初次就业率方面的论著、期刊论文等文献并进行思考分析。

二、 案例分析:以M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与专业对口情况为例

(一) M大学2007—2010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基本情况

M大学2007—201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平均值的学科门类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农学,低于平均值的有文学、教育学、法学。其中就业率高于平均值的专业有25个,低于平均值的有13个。对口率高于平均值的学科门类有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低于平均值的有工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其中对口率高于平均值的专业有26个,低于平均值的有12个。

(二) M大学2007—2010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变化趋势

如图1所示因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下降明显。在大学生就业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高校就业指导力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大学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近年来未见稳步增长,主要还是由于高校扩招后教育质量有所下降所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生源质量有所降低。高校大量设立新专业、引进新教师,目前我国高校生师比已经由1993年的8∶1扩大到2009年的17.27∶1[5]。生师比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名校相对比,我国高校生师比仍然偏高[6]。这些因素都客观影响着高校的学生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给市场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全国情况一致,M大学平均初次就业率在2008年出现明显下滑。2008年后M大学平均初次就业率逐年回升,但2010年仍未恢复到2007年水平。在此情况下,M大学专业对口率却呈现出了连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当代大学生已经开始理性看待就业,职业发展目标更为清晰,就业岗位选择更为明确。笔者从访谈过程中也了解到现今毕业生不再过于忧虑毕业时能否找到工作,甚至有部分毕业生根本就不急于就业,他们倾向于精挑细选,直到找到满意的工作为止,这造成了专业对口率逐年上升。
图1 2007—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与平均专业对口率变化趋势2007年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数据未见统计。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二) M大学情况与全国大学总体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

1. M大学专业对口率持续上升,而全国数据未见明显上升趋势。这与M大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相一致。近年来随着M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该校高招录取分数线在同批次的高校中不断上升,生源质量显著提升,加上该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因此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情况下,M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持续上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2.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专业虽然被列入2011年全国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但M大学的这3个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这些专业作为M大学的传统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均拥有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与该校所在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的支柱产业紧密相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走特色发展之路对一所高校的重要意义。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 主要结论

通过全国数据与M大学数据的分析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专业初次就业率、对口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就业率越高,专业对口率越高,学生越忠诚于所学专业;就业率越低,专业对口率也随之降低,学生越倾向于换工作、换行业。
2. 大学教育内容与工作实际岗位要求差距较大。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10]。学生就业之后,有75%接受过企业的再培训,24%自费参加过社会培训,以提高个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大学所学知识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大学一些专业口径较狭窄,导致学用难以匹配;学生专业基础理论薄弱,不能适应实践和创新的需要;高校专业培养模式倾向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于实践应用环节则较少涉及。
3. 影响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和专业对口就业率的主要因素有4个方面。第一,高校在扩招过程中注重规模扩张、校区建设,忽视了内涵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第二,受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经济结构变化的直接影响。金融危机造成了就业率直线下降,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造成了工学就业率名列前茅,农业的弱势地位造成了农学就业率的低下。第三,就业地点倾向于沿海发达地区,造成大学生就业局部竞争激烈。而广大的基层、中西部地区则面临着招人难、留人难的境地。第四,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择业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降低了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日趋理性平和,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较以前更为清晰,不再过于焦虑毕业后没有工作,造成了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专业对口率的总体上升。
5. 专业热门不代表就业热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专业[10]。这些专业录取分数高,但是就业情况并不能与之相对应。
6.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还有待提高。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就业时处于盲目的状态,说明了日常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实现个性化辅导和全程化跟踪,在真正深入学生方面需多下工夫。

(二) 对策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反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
1.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我国经济结构以初级制造业为主,需要的是产业工人,而不是高校毕业生。从微笑曲线理论中我们可以得知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曲线两端的设计和销售环节,这些环节最需要高端的人才,而处于中间环节的组装制造附加值最低,对大学生需求十分有限。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提升知识密集型企业比重,大大增加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2. 大学教育必须精准定位、注重特色发展。我国高校必须实现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精准定位。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只能是少部分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大部分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有学校定位清晰,实现差异化竞争,才能避免当前高校研究型人才过剩、应用型人才不足的培养结构不合理现状。高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校发展不应只追求大而全的模式,而应该目标清晰,重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在某一领域争取一流水平。例如普林斯顿大学1746年建校至今,2010年在校生总共才7 494名,迄今为止学校仍然没有国内热门的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11]。斯坦福大学重点发展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学科,这3个学科成绩斐然,享誉世界。这些学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为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 高校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认真做好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工作。对生源严重不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在适当时候可以予以撤销。如M大学2009年就撤销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高校应根据国家、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如M大学近年来设置的机械电子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主要就是面向该校所在城市电子、机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支柱产业而设置的应用型学科专业。跨学科设置交叉学科专业,也是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的重要途径。如M大学近年来设置的对外汉语、英语(商务)等专业,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重组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近年来这两个专业的平均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了8

6.79%和88.24%,印证了高校设置交叉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

4. 高校可以试行大类招生,培养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12]。传统的专业招生模式由于学生对专业设置不了解,入学后如果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所想差距较大,容易动摇专业思想,最终影响专业对口率。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减少高校对人才需求预测的时间,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要求高校学科齐全、教师素质高,招生改革应主要在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中进行,不能所有高校一哄而上,一概而论。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责任编辑 赵文青)
An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irst Employment and
Specialty-Job Match: Taking the Case of
a University in Fujian Province
HONG Wen-jian1,2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amen 361005;
2.Security Department,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 A sample survey of the graduates of a university from Fujian Province in the 2007-2010 period reveal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itial employment rate and the rate of specialty-job match,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gap between what is learned at school and what is required in the job, an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mployment guiding serv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remains to be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much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distinc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mployment evaluating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at a long-term career guidance mechani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graduates’ employment; initial employment rate; specialty-job match [3][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