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语文课浅谈中学语文课堂中素质教育结论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16986 浏览:715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即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想在课堂上使学生具有自主性,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整堂课下来不能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不能一直讲,没有学生的互动,而要适当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有关资料证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最为活跃,会自在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态度,要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语言要简明,要有节奏感,并要多用鼓励性言语等。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轻松而有成效。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长进。此外,教师还要借教育机制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组织比赛、游戏等活动。教师还可以运用电化教学和情景教学意境诱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能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为不断提高读写等能力创造了条件,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交际的重要工具。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阅读语文材料,鼓励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要讲究“三读法”:初读,整体感悟,把握写了什么;细读,进一步理解,理清线索,了解怎么写的;精读、深思,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并且要能欣赏佳句、美段等深层次的内容。在这个实践环节中,教师应将生活实例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带着感情阅读课文,使学生对生活实例的认识过程有丰富的体验感受。因为从知识到能力,必须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说话是口头表达,用的是口头语言,习作是书面表达,用的是书面语言。说话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说话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的条理性,能使学生的习作更准确、更贴切。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说空话,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分析、讨论,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教师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更多的说话素材。如教师可启发学生:“假期里,你在家里都干了什么?从中挑选一件你最想告诉大家的事情说一说。”“说说最让你气愤的一件事。”“你最喜欢那种动物,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也为今后的习作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口头表达可以讲故事、作演讲、作辩论等形式来集中培养,也可以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言语交际表达的兴趣。如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学习汇报会、编小报活动、优秀摘抄本展示、读书笔记比赛、自由演讲竞赛、成语接龙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场所。创新精神所导致的创新行为,很可能是集体行为,但是更多的是个人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欣赏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是因为很多创新,其实源于很离奇的想法,常常表现为异常行为、超常的想象、与众不同的看法等。因此,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不要训斥,而要善意地指正,耐心地帮助,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只有学校和教师才懂得如何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呵护学生的心灵。在全面推进素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处处做个有心人,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